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2030年将制定超70项相关标准 - 国产汽车芯片或迎加速发展期
【汽车芯片】2030年将制定超70项相关标准 - 国产汽车芯片或迎加速发展期
浏览次数:【189】  发布日期:2024-1-10 16:33:5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汽车芯片
 

  在智能汽车时代,一直流传着“得车‘芯’者得天下”这样一句话,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就曾以“ 汽车芯片 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角力点”来概括。

  但当前我国 汽车芯片 国产化率仍处于低水平,基本上每一辆汽车90%以上芯片来自进口或外资的本土公司。尤其是从2020年底开始经历“缺芯”卡脖子之后,提升 汽车芯片 国产化率变得更加重要。除本土 汽车芯片 厂商之外,包含上汽、吉利、 比亚迪 、蔚来、理想、小鹏等在内的车企也主动投资或自研 汽车芯片

  随着本土 汽车芯片 发展,和车企和芯片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行业需要统一的标准,来为 汽车芯片 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升国产化率。

  1月8日,工信部印发《国家 汽车芯片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公告:2025年将制定30项以上 汽车芯片 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 汽车芯片 相关标准。

  制定标准,推进国产 汽车芯片 实现规模化发展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加速演进,芯片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将施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汽协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所需 汽车芯片 数量为600-700颗/辆,电动车所需的 汽车芯片 数量将提升至1600颗/辆,而智能汽车对芯片的切实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辆。

  与巨大需求量相伴生的是庞大的市场规模。IC Insights预测,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超1万亿美元,其中 汽车芯片 占比将从10%增长至15%。在国内,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到2030年,中国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00亿美元,相当于2000多亿元人民币。

  不过, 汽车芯片 在现今存在国产化率低的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2022年,我国 汽车芯片 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高度依赖国外。这意味着,每一辆车90%以上的芯片来自进口或外资的本土公司。

  汽车分析师田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提升 汽车芯片 的国产化率也就需要提升国产 汽车芯片 的规模,而规模化的发展需要标准化的推动和引导。因为在 汽车芯片 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景下,不同企业生产的芯片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很容易限制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表示,分阶段规划布局 汽车芯片 标准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合理安排标准的制修订进度,加快推进面向基础、共性和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制定。

  根据《指南》,到2025年,将制定30项以上 汽车芯片 重点标准,明确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性要求,制定控制、计算、存储、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形成整车及关键系统匹配试验方法,满足 汽车芯片 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

  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 汽车芯片 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实现对于前瞻性、融合性 汽车芯片 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有效支撑,基本完成对 汽车芯片 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 汽车芯片 产业生态的需求。

  其实,早在2023年3月28日,工信部就发布《国家 汽车芯片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建议稿)公开征求建议。之后,各方已经做了跟进。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法规工作委员会 汽车芯片 专业委员会成立,组织行业单位参与 汽车芯片 标准体系建设,进行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对标准实施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田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就像《指南》中提到的,标准化的出台,将有益于施展标准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整体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 汽车芯片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车企布局,抢占未来两年技术关键点

  相信大伙都明白, 汽车芯片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经历了“缺芯潮”的冲击之后。

  2020年底,全球 汽车芯片 供需曾出现失衡,这在当时引发连锁反应,造成部分车企不得不实施短时间减产计划,部分车企高管甚至到芯片公司或工厂门口蹲守,只为更早获得芯片订单进行排产与交付。三年的芯片短缺,使全球汽车产量减产约1700万辆,中国减产超过了260万辆。

  在经历了“缺芯”卡脖子造成的阵痛之后,汽车企业开始“自救”,且更加重视 汽车芯片 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供应。仅地平线的芯片就被包含 比亚迪 、长城、理想、长安在内的超25家车企采用,达成合计150多款车型量产。

  除了合作,车企还尽可能的参与到 汽车芯片 的生产中,参与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首先是自研 汽车芯片 。包含 特斯拉比亚迪 、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选择的是组建团队自研芯片。其中, 比亚迪 、吉利在危机来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 比亚迪 自主研发的汽车IGBT芯片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吉利关联公司亿咖通在2019年已经发布了首款自主主导定义、与联发科合作研发的E系列芯片。蔚来则在2020年下半年组建自研芯片团队,主要从事智驾、 传感器 等芯片的研发。2023 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神玑NX9031首颗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每秒处理能力达到65亿像素。另外,小鹏从2020年开始在中美两地布局芯片自研,理想芯片团队主要专注智驾芯片NPU架构设计。

  其次是投资 汽车芯片 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包含上汽、广汽、北汽、长城、长安、奇瑞、吉利等车企在内,投资了 汽车芯片 。例如,2023年6月 上汽集团 与子公司和关联方共同注资60.12亿元人民币,共同投资上海上汽芯聚创业投资合伙公司(有限合伙),重点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驱动下芯片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彼时, 上汽集团 表示,公司正加快推进芯片国产化,2023年占比力争超10%,2025年力争达30%。

  第叁就是与 汽车芯片 厂商成立合资公司。一汽、上汽、小鹏、深蓝、理想等车企选择与芯片厂商成立合资公司,尤其是在IGBT、MOSFET该类功率半导体等 汽车芯片 布局重点的领域。例如,上汽选择与英飞凌合资设立IGBT核心部件公司;广汽与中车时代合资成立了青蓝半导体,目标也是IGBT;深蓝与 斯达半导 体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推进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在 新能源 汽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甭管是自研、投资还是成立合资公司,车企布局 汽车芯片 的路径都是多元化的,甚至很多车企在多条腿走路。例如自研的梦 想还与国内的三安半导体合作建立功率半导体产线,通过合资布局SiC功率半导体。吉利关联公司亿咖通在自研的同时,还和ARM中国等公司联合成立芯擎科技,并推出了中国第壹颗7nm车规级SoC芯片SE1000,即“龍鹰一号”

  田力表示:“此次《指南》的发布,将更好地引导包含车企在内的参与者规范 汽车芯片 功能、性能及应用,有助于提高 汽车芯片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将更好地推进芯片供货商和车企协作,加速中国 汽车芯片 产业发展。”

  “ 国产芯片 在2024、2025年很值得向往,有的企业已经提出来,2025年要做全国产化,所以 国产芯片 加速上车是这两年汽车半导体领域一个非常亮丽的特点。”张永伟表示。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