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从伦敦西区到大银幕,直面人性的-偷心-来到中国舞台
【帕特里克】从伦敦西区到大银幕,直面人性的-偷心-来到中国舞台
浏览次数:【13】  发布日期:2024-1-18 11:30:2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帕特里克】 【胡开奇】 【《偷心》
 

  我们为何相爱?我们又为啥会伤害深爱的人?

  1997年,英国剧作家帕特里克·马勃执导自己的剧本《偷心》,在伦敦皇家国家剧院首演。当天夜晚,伦敦观众看完这部仅四个角色的话剧,感受到一种压迫感。人们面对着如上的质问,既触及内心,却又难以回答。

  当年的帕特里克·马勃33岁,是伦敦戏剧圈初出茅庐的剧作家和导演。他没想到,这部话剧获得1998年劳伦斯·奥利维尔剧院奖、1997年最佳新剧奖和1997年伦敦评论家圈剧院奖。《偷心》相继登上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舞台。2004年,导演迈克·尼科尔斯将《偷心》改编成电影,邀来朱莉娅·罗伯茨、裘德·洛、娜塔莉·波特曼诸位明星出演。直直到今天天,《偷心》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

  《偷心》的故事围绕两男两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郁郁不得志的小说家丹偶遇女孩艾丽丝,将她的故事写成自己的第壹部小说。多年后当他遇到风姿卓越的摄影师安娜,又不禁心驰神往。整部剧在漫长的时间线里充溢着爱与反水、报复与痛苦,透出两性关系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1月11日至21日,由真容戏剧出品制作,韩杰、张梦桥执导的话剧《偷心》在国话先锋智慧剧场开演,以荒诞、幽默的形式,重新诠释这部直面人性与欲望的《偷心》。

  直面戏剧的意义

  帕特里克·马勃是当代英国最卖座的剧作家之一,长期活跃于话剧舞台的他,也曾担任电影版《偷心》《丑闻纪事》《精神病院》的编剧。

  戏剧翻译家、哥伦比亚大学戏剧学院访问学者胡开奇受邀翻译此次中文版《偷心》,在他看来,帕特里克·马勃是英国当代“直面戏剧”的代表人物,《偷心》也是上世纪末“直面男女两性关系最重要的作品,同样也是最成功的作品”。

  1964年,帕特里克·马勃诞生于英国中产犹太家庭,他在温布尔登长大,曾在牛津大学瓦德姆学院学习英文,在其职业历程早期,他曾担任单口相声演员和广播喜剧演员。

  “他主要的作品是先锋派喜剧,揭示当代社会赤裸裸的性、暴力和堕落的城市文化。”胡开奇认为,帕特里克·马勃始终在刻意探求当代生活情感的本质,和当代世界在政治与文化变迁中的生活形态。

  帕特里克·马勃从未料到《偷心》会风靡世界。他在1999年的访谈中坦言,他的处女作《商人的决策》是一部商业戏,而《偷心》是一部个人化的戏。然而,话剧《偷心》刚上演就成了当年英国舆论的焦点。该剧在剧院中上演时,有人溃散大哭,有人跑出剧场,有人大笑,也有人叹息。当时的媒体将《偷心》评价为“最佳表演、最性感并最具精神力量的戏”,认为它是“一部深刻、刺激的成人剧,伤感而时尚,有着绝望的滑稽,透心的悲痛。”

  在胡开奇看来,《偷心》的戏剧结构是精巧的,剧中只有四位人物,他们四年半的情感与命运,在十二场戏中得以完全展示。不仅场景毫无重复,四位人物也从未同台出现。

  “《偷心》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两性的冲突,而在冲突中,马勃笔下的男性始终处于道德的下风,在故事的结尾,他似乎更多在责备男人。”胡开奇说,《偷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关于爱与情欲,马勃写出了一种“无理性”。爱是没有理性的,欲望与反水也毫无理性可言,但他认为,“正因这种情感上的突兀和无序,增添了戏剧的张力。毕竟古往今来,人们纵有千种情理,也难于开脱非理性激情的控制。他赤裸裸地显现当代社会中两性关系,促使人们不得不直面这种情感困境和社会困境,我想这正是九十年代以来直面戏剧的社会意义。”

  一部灰心的喜剧

  从1997年伦敦首演直到今天,《偷心》从伦敦演到纽约,从捷克到俄罗斯,从澳大利亚到阿根廷,从冰岛到以色列,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相继上演。

  如何把一部经典的话剧传递给中国当下的观众,是导演韩杰思考的问题。

  在新版《偷心》中,韩杰从舞美设计开始探索新的宗旨,将整个舞台设置为一个“道场”,四个人物上上下下,所有道具就放在“道场”旁边。他将演员视为法师,椅子、床、桌子等道具就是法器。

  舞台以红色为基调,红色意味着爱与性,浪漫与激情。在最后一场戏中,导演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坟墓”,红色舞台上摆满白色椅子,椅背对着观众,象征一个个墓碑。千帆过尽的男女主角在墓地重逢,过去的迷乱痴狂已经翻篇,爱之深、恨之烈,都成了往事。

  “第12场戏,我们也营造了一个红色的坟墓。红色既是浪漫的,热情的,也是去世的,哀伤的。”韩杰认为,《偷心》不仅是直面戏剧,还是直面喜剧,“这是一部特殊的喜剧,所有的笑点都踩在男女关系的最痛处,问题最尖锐的时刻,也是剧场里观众笑得最开怀的时刻。”

  《偷心》演出现场,观众一边感受着布满诱惑力的表演,一边会心而笑,或为那些直白的、似曾相识的排场而心跳。在胡开奇看来,这就是现场演出的魅力,通过戏剧,直接窥探人们私密的内心深处。

  “在这部剧里,撒谎的时候,爱情存活下来。当说出真相,爱情反而死了。这就是这部戏刺激的地方。”韩杰说,这部戏将理智、道德的故步自封,撕出了一道口子。

  在《偷心》剧本的结语中,帕特里克·马勃说,“这是一部灰心的喜剧。”

  导演韩杰为《偷心》的主题给出另外一个定义:“不管我们把爱情提升到怎样的精神高度,终究无法开脱我们繁重的肉身。”

  胡开奇这些年一直与真容戏剧合作,将《黑鸟》《偷心》等直面戏剧的代表作翻译到中国。未来,真容戏剧也将把更多不同类型的探寻人性深度的剧作带到国内舞台。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