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年味档期”的开启能够造成生猪消费的提振。然而,今年生猪价格却持续低迷。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南方地区大体重猪出栏占比依旧较高,可是平均出栏体重开始下降,说明前期的压栏正逐步转变为出栏,大猪库存仍待消化。中长期看,产能去化有所加速,对生猪远月合约价格有一定支撑,不过对于价格高度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后期产能变化情况。
产能向头部集中去化难度加大
朱迪
2019年以来,随同非洲猪瘟对国内生猪产能的影响加深,生猪价格进入暴利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本的快速扩张、产能的迅速恢复。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19年6月,全国母猪存栏1000头以下主体仍占比80%,但到2023年12月底,母猪1000头以下养殖主体占比已下滑至43%,中小型养殖企业及散户群体大幅缩水。在过去的5年中,集团企业大幅扩张。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万头能繁母猪企业共124家,掌握能繁母猪1202万头,占全国产能近三成,其中头部25家母猪超10万头企业,坐拥母猪959万头,而存栏在100万头以上的牧原、温氏两家企业,分别占有母猪310万、157万头,而在2019年年中,公开数据显示,彼时牧原能繁存栏仅70万头,4年的时间能繁存栏量增速迅猛。
图为能繁母猪存栏量(单位:万头)
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生猪周期也在逐步弱化。头部企业调理产能节奏更快,资金抗风险能力更强。且头部企业相对散户灵活性有限,退出成本高昂,市场整体产能变化趋于稳定,增减空间受限,猪周期规律被明显改变,对应猪肉价格也由高波动逐渐向低波动去演变。
生猪产能去化的根本在于利润,长期的亏损一定造成产能持续下滑。尽管头部占比提升一定水平上弱化了产能去化的幅度,但方向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2022年年底以来,行业连续亏损造成大场下调出栏目标,中小场及散户不断退出市场。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58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4%,同比下滑5.24%。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能繁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在稳步提升,行业进入低利润格局,倒逼养殖端持续下调成本,落实到母猪群体便是持续提升母猪各项性能指标。相关机构跟踪的样本显示,2023年全年平均分娩母猪窝数同比提高7.01%;平均窝均健仔数为11.02,同比提高3.99%;平均产房存活率为90%,同比提高2.01%;平均配种分娩率为75%,同比提高4.91%。母猪性能提升十分明显,致使能繁存栏下滑的同时,出栏量影响相对有限。
从同比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较2022年上半年增幅较大,平均月度增幅为1.83%,意味着从理论值推断,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出栏同比增量应高于1.83%(因母猪性能也在提升),即2024年上半年,市排场临着近年来最大的出栏量,压力甚至高于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虽然实际出栏和理论测算有一定出入,但整体高供应仍是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主旋律。
2023年下半年能繁存栏开始同比转负,对应出栏节点,意味着2024年年中之后,出栏量会由高位开始下滑,价格存在环比上涨驱动,利好下半年现货价格回暖,也支撑了盘面远月升水的期待。
图为当月健仔头数(单位:头)
非洲猪瘟影响贯穿2018年直到今天的生猪养殖市场,2023年由于生猪连续亏损、养殖密度提高,企业及个人在疫情防控上的投入降低,难度加大,再加上毒株变异造成的不可控因素,造成2023年四季度我国中部及北部部分省份受到较严峻的影响,一方面能繁母猪去化加速,另一方面母猪性能也有较大影响。相关机构跟踪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2月配种分娩率及断奶存活率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致使当月健仔头数环比分别下滑2.97%和1.59%,对应2024年4—6月份出栏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依照农业部的能繁母猪存栏和机构的性能指标推算,预计2024年上半年供应仍将维持高位,供应压力较大,年中之后出栏量将进入下行通道,且同比下滑,理论上价格将好于2023年下半年。但目前从能繁去化的幅度来看,全年出栏预计仍在高位,不考虑情绪影响下,价格上方空间相对有限。
图为生猪存栏量(单位:万头)
从短时间节奏来看,受各方面原因影响,2024年上半年压力或有边际改善迹象。低体重格局下,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有持续前置迹象,前期是因为价格低迷,市场主动去库,后期是因为年底疫情超预期,市场被动提前出栏。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生猪存栏量与2021年、2022年同期较为接近,均在高位,但出栏节奏上有一定不同。2021年和2022年四季度均为全行业压栏节奏,造成四季度理论供应未得到充分消化,到来年一季度才基本完成出清,因此,过往两年一季度出栏量明显高于上年四季度。而2023年四季度,受疫情影响,出栏量较前两年预计同比偏高,在存栏量趋同的条件下,对应2024年一季度,供应压力有边际减少的条件。(作者单位:广发期货)
养殖企业可择机套保锁定利润
俞涵丽
元旦过后,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跌,全国均价跌破14元/公斤一线。截至1月15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3.6元/公斤,较元旦前下跌4%。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生猪均价13.4元/公斤,下跌1.1%,两广地区生猪均价13.1元/公斤,下跌9%。可以看到,南方猪价下跌幅度更大,且显现南北倒挂情况。主要由于南方地区气温偏高,部分地区腌腊、灌肠活动高峰已过,整体终端消费回落,造成南方猪价下跌幅度较北方更大。
在供强需弱格局的影响下,猪价仍然维持底部振荡,而养殖利润也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最新数据显示,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为-269元/头,外购仔猪育肥利润为-232元/头。当前市场补栏情绪欠安,7公斤仔猪价格201元/头,尽管较前期低点有所回升,但跟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43%,处于近几年同期低位。随着仔猪价格的小幅回升,仔猪销售利润亏损幅度缩小。二元母猪价格为1432元/头,养殖端补栏相对谨慎,价格波动较小,同样处于近几年同期低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58万头,环比下降1.24%,降幅较前期有所扩大。这波产能去化从2023年1月份开始,不过前期产能去化相对缓慢,从2023年10月份开始,仔猪销售利润由盈转亏后,产能去化有所加速。截至11月,能繁母猪存栏较峰值累计降低了5.3%。另外,从第叁方机构数据看,其样本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2.02%,中小散户12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4.12%。整体来看,在经历了长期的亏损后,规模场和中小散户都在不同水平地淘汰产能,不过散户在资金、信息、防疫水平等方面较规模场更弱,造成其产能去化幅度较规模场更大。
影响生猪供应量的除了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外,还有生产效率,包含母猪年产胎次、断奶仔猪成活率、育肥出栏成活率等。一般而言,二元母猪生产性能相对较好,能影响窝均健仔数和成活率的高低。近两年,猪价维持底部振荡,养殖端不断优化产能,二元母猪占比回升。截至2023年12月,二元能繁母猪占比回升到93%的水平,抬升了行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从第叁方机构数据看,随着二元母猪占比的回升,窝均健仔数和产房成活率均有不同水平的提升。
当前全国生猪出栏体重为122.42公斤,环比下降0.46%,近期部分规模场降重出栏操作偏多,造成整体出栏体重下滑。冻品方面,冻品库容率为24.65%,近期变化不大,虽然屠企出库积极性高,但冻品需求欠安,深加工企业备货意愿不强,造成冻品出库速度缓慢,整体库容率仍然处于高位。
进口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猪肉产量的恢复,猪肉进口维持低位,猪肉进口对我国生猪行业供需面的影响减弱。2023年11月,猪肉进口量为9.25万吨,同比下降48.4%,2023年1—11月累计进口量为145万吨,同比下降6.1%,近几个月进口量处于近些年最低水平,同时进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不断下滑。
上周屠企开工率为36.01%,开工率较前期有所回落,鲜销率为90.12%。一方面元旦假期过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另一方面,南方腌腊、灌肠高峰已过,终端需求低迷。
另外,二育需求方面,我们知道二次育肥不影响生猪的供需,可是影响市场情绪,容易造成阶段性供需失衡,使得供应压力后移,所以二次育肥通常对猪价的影响是先助涨后助跌。在腌腊高峰已过,大猪需求减弱的环境下,肥标价差较前期缩窄。最新数据显示,肥标价差为0.25元/公斤,大猪亏损扩大,造成市场出栏小猪的意愿提升,二育需求下滑。终端需求和二育需求均欠安的情景下,需求端对猪价的支撑有限。
生猪期货近期表现近弱远强。对于近月,根据生猪生长规律,2024年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对应2023年二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当时能繁母猪虽已处于去化阶段,可是去化不足,产能仍在高位,因此推测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仍将是充分的状态。叠加一季度是传统季节性需求淡季,需求支撑有限,预计一季度猪价仍将维持偏弱运行。对于远月,目前看,随着长时间养殖亏损,近期产能去化有所加速,截至2023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较峰值累计去化5.3%,对远月合约价格有一定支撑,不过对于价格高度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后期产能变化情况。我们认为,养殖企业不宜对后期价格过分乐观,在出现合理利润的情景下,可择机套保,锁定利润。(作者单位:东兴期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分析人士:难出现大的反弹
记者邬梦雯
受供强需弱格局持续的影响,处于节日备货期的生猪市场反弹乏力,现货小幅回暖,但盘面价格在短暂走高后再度回归跌势。
“生猪现货市场价格连续4日回涨,累计上涨幅度0.7元/公斤以上。截至1月1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13元/公斤。近期现货市场的回暖主因在于前期猪价持续低价运行,养殖端惜售情绪加重,部分集团有缩量动作顺势拉大上涨幅度,南方部分区域二育逢低入场支撑市场恐慌心理状态收敛,带动养猪主体看涨意愿逐步增强。”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尉秀表示,期货方面,本周以来,除周一开盘有一定拉升外,周二、周三盘面缩量下跌。
据一德期货生鲜畜牧产业分析师侯晓瑞介绍,当前生猪近月合约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现货阶段性的反弹带动盘面小幅上涨,但随着现货涨价预期逐步兑现,现货连续拉涨动力有所下滑,期货有提前走弱迹象。
谈及生猪现货市场本轮反弹,侯晓瑞认为,主要来源于阶段性需求及情绪的好转。她进一步解释说,临近年关,生猪需求迎来腌腊后的另外一个小旺季,市场情绪小幅好转,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少量的逆季节性二次育肥现象。需求叠加情绪的好转对短时间猪价形成支撑,现货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但还要关注后续连续性,若情绪退却和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期现阶段性好转后有再次走弱可能。中长远来看,在产能不断下行的期待下,二、三季度部分合约跌至低位后或有上上涨幅度度及时间。
“春节前期,消费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虽然出栏压力持续,可是价格没有继续下跌。近期,降雪天气再度出现,影响生猪物流,而且有少量二育开始,造成生猪价格止跌反弹。”中信期货研究所商品研究部顶级研究员李艺华表示,需要谨防的是,市场的消息利好因素多聚焦在春节前,而春节后的期货合约价格依旧面临供应压力,因此期货盘面缺乏持续反弹的动力。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前期南方大体重猪供应充分、持续出栏,对生猪市场形成明显压制。据李艺华介绍,当前南方地区大体重猪出栏占比依旧较高,可是平均出栏体重开始下降,说明前期的压栏正逐步转变为出栏,大猪库存仍待消化。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当周, 广东省 大猪出栏占比8%、均重124公斤, 贵州省 大猪出栏占比11%、均重130公斤。李艺华表示,南方省份的大猪出栏占比刚从高位开始出现小幅下降,而生猪压栏多以散户为主,预计春节前散户的集中出栏将继续给生猪供应形成压力。
“近期猪价主要表现为北强南弱,南方供应基数预计仍偏大,规模场供应相对充裕,多循序渐进出栏为主,散户可出栏猪相对有限,散户情绪被点燃后,有缩量不认卖行为,对行情有小幅拉动。整体产能虽较前期有所减少,但供需强弱未发生明显逆转,现货大幅上行难度较大,后续产能仍有下降时间及空间。”侯晓瑞说。
春节消费高峰将至,深陷行业“寒冬”的生猪市场会因此出现连续性的反弹行情么?对此,侯晓瑞认为,春节备货需求逐步进入高峰,但能否对现货形成有效拉动主要在于供应端表现,供需强弱未发生实际逆转前,需求及情绪对现货的拉动只能在短时间起到一定作用,无法形成长期利好,后续现货的连续上涨还要看供需强弱是否完全逆转。
“需要谨防的是,短时间生猪市场仍旧供过于求,下游需求表现一般,对猪价的影响以止跌企稳为主,向上拉动作用有限。临近春节,散户集中出栏压力仍待释放,冻品库存也在寻找时机出库,供应压力较大,而且下游白条市场消费潜力不足,终端市场对于涨价的抵触心理较强,预计春节前生猪价格较难出现大的反弹行情,依旧维持低位区间振荡。”李艺华表示。
尉秀表示,具体来看,需求方面,腊八节需求无明显变化,且连日涨价后部分市场白条走货难度有增加。从样今日度屠宰量走势看,屠宰量处同期低位,总之,当下消费端无明显利好。随着近几日猪价反弹,二育进场比例明显减少。供应方面,在不考虑养殖单位潜在产能投入变现、二育等影响情境下,1—6月的生猪供应均高于往年同期。假如潜在产能逐步变现,中长期供应量或只增不减。同时,当下冻品库存相对较高,供应压力或依旧是牵制猪价走势的核心逻辑。
“总体而言,生猪供应压力明显,生猪现货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动力。另外,受原料价格下跌预期影响,春节后淡季或会拖累猪价进一步探底。”尉秀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