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浏览次数:【681】  发布日期:2023-12-22 6:02:5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生产力】 【科技创新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尤其是以推翻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 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务必加快释放创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某某某经济思想的内涵,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刻的实践价值。习主席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 新能源新材料 、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主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壹动力、智能为重要资源、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 新产业 、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一定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有前沿技术和推翻性技术涌现、成熟、应用和扩散,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系列新兴的细分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心心相印,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产业体系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发展,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引擎。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非常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主席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贰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壹次会议上,习主席强调,“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习主席的系列重要演讲深刻说明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靠保证。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中国要强盛,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务必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实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方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彰显我们党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的历史自觉,务必深刻洞察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非常重要,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条件性、战略性支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充分施展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所在。面向未来,务必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方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施展科技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尤其是以推翻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 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依托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三是大力推进 新型工业化 。一方面,加快推动 人工智能 发展,缔造 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类脑智能、氢能与 储能 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另一方面,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四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施展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增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增进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气创造良好环境。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