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龙腾山东 - 临沂龙灯扛阁 - 龙舞与扛阁交织的国家级非遗
【杨贯秋】龙腾山东 - 临沂龙灯扛阁 - 龙舞与扛阁交织的国家级非遗
浏览次数:【945】  发布日期:2024-2-14 8:30:1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杨贯秋
 

  编者案: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喜迎龙年新春,海报新闻石榴花开工作室推出《龙腾山东》系列报道,联动全省16地市,挖掘齐鲁大地上那些与龙相关的光辉文化,讲述山东儿女在龙文化保护和创新方面的努力。通过镜头和文字,让我们在图腾里找寻信仰的力量,于传承中体会文化的魅力。

  “咱们国家舞龙的文化传承有许多,扛阁的也很多,可是把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我们是独一份。”龙灯扛阁第九代传承人杨贯秋自豪的说。

  龙灯扛阁,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曲牌有“流水”、“急急风”两种,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用于祀神和求雨,现在成为喜庆节日里以往的文化娱乐项目。

  龙灯、扛阁的舞龙者为青壮年,由两组轮番上场,每组10人或14人。其中1人擎珠,其它分执龙头、龙尾;8副扛阁由16人表演,8个成年人为“下扛”,8个儿童为“上扛”,多扮童男童女或神话故事。

  龙灯、扛阁的表演由擎珠者指挥,龙紧随珠舞动,基本套路有“站龙翻腾”“卧龙翻腾”“盘龙”“双窜龙”“泼龙”“滚龙”等,套路均以“速场”贯穿连接。动作要求“窜泼”一边倒,“翻腾”要抡圆,跑站记住“活”,时刻都不闲。扛阁则以“走场”为主,龙舞动作激烈时,扛阁在一侧交叉变换队形,舞龙舒缓时,扛阁即插入龙队中穿行回旋。

  “今年春节,我们从腊月二十开始排练,表演者最小的三岁,最大的七十多岁。受家庭渲染和传承影响,曾经的‘上扛’小朋友现在也成了‘下扛’的主力。现在又把他们的小孩带到队伍里来,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杨贯秋说。

  龙灯扛阁的传承不只是在于居民们日常的排练和演出,还在于他们对扎制长龙这项手艺的不懈追求。他们传承着扎龙的传统手法,又不断寻求创新,先后扎制了“竹节龙”、“草龙”、“荷花龙”等新花样,色彩明艳、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威武霸气。

  记者了解到,龙灯扛阁最多的时候有7条龙同时舞动,300多人同时参演。平时由于场地限制等原因,会有1-3条龙的队伍进行展示。

  龙灯扛阁被收集载入《齐鲁文化丛书》等多部书中;在重庆·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表演赛中荣膺“中华龙舞齐鲁神威奖”等多项大奖;屡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2006年,被 山东省 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运会、世博会等重要场合均有精彩表现;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叁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未来,我们将走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龙灯扛阁,了解中国非遗,了解中国文化。”杨贯秋在记者采访时说。

  大美不言在民间,民间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的文化。它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最接地气,最好地保存了中华文化的根脉,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印记,流传、弘扬着民间智慧,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