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家门,正好赶上家里炸丸子,妈妈在面糊里加些肉糜、盐、葱姜碎等调料,然后团成一个个圆圆的面团,等油温够了再把面团逐个放进锅里,等它们变的黄澄澄就捞出来。咬上一口,外焦里嫩,香迷糊了。炸物作为必备年货,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一种习俗传承,蕴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过去,春节里大伙都是回家团圆,除了正常走亲戚,多数时间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年,大多数商户也都是不开门的。为了春节,家家户户进行足量采买,提前炸制各种面点、丸子、酥肉等各种美食材料,这些油脂消费主要是以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为主。
如今,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人们过春节的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好比出门旅游,酒店聚餐,...。随着春节人们户外活动需求的增加,商户春节营业越来越正常化。户外餐饮消费的带动,使得春节假期的油脂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
“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各项习俗代代传承,当然浓郁飘香的年味里少不了食用油‘添砖加瓦’,不仅炸丸子,煎炒蒸煮都需要油打底。”正信期货分析师张翠萍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些企业春节福利则会包含米油等生活物资,节前是商超、电商平台食用油发货量的高峰,国内各大油厂销售量都有不同水平的增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户外餐饮需求大增,棕榈油和菜籽油在食用油消费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中州期货分析师贾晖表示,棕榈油作为纯进口的油脂品种,凭借冬季自带减产季利多因素的支持,结合国内春节对棕榈油消费日常化,其在冬季油脂行情中的价钱影响力和主导性得到增强。每逢春节,油脂采购备货量大幅增加,除2020、2021年新冠疫情影响外,其它年份春节前两个月豆油采购量均在80万吨以上,甚至达到100万吨,今年春节前两个月豆油成交量达85.14万吨,仅1月成交量就达到51.2万吨。棕榈油受季节性消费特征影响,采购量相对较低,节前两个月成交量为12.19万吨。菜油今年因价格优势明显,月度成交量自去年11月就开始大幅增加,较正常月份增加了两倍多,节前两个月现货成交量达到17.1万吨。
据张翠萍介绍,现在散装油多流向饭店等需求较大的主体,而家庭消费则由以前的散装油过渡为中小包装油。另外,地域性不同也造成人们消费习惯不同。从全国范围看,东北作为大豆主产区以豆油消费为主,华北平原作为花生主产区以花生油消费为主,长江中下游作为油菜主产区以菜油消费为主。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直到今天,棕榈油的消费占比从14.7%提升到17.7%,菜籽油的消费占比从16.9%提升至19.5%。而豆油作为以往的居民食用油,消费占比逐步下滑,从52.6%降低至50.4%。豆油受近些年全球大豆产量及出口格局的变化,价格影响因素从美豆种植逐步扩大到了巴西市场。另外,葵花籽油作为健康油脂,也逐步成为日经常使用油走入千家万户,油脂价格的影响因素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运的拥挤水平明显高于往年,高铁坐出了绿皮车的感觉,人声鼎沸,无处落脚。与春运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节前油脂市场略显清淡的氛围,各地贸易商普遍反映节前备货力度不及往年,这似乎与春运的火爆相矛盾。”国联期货分析师姜颖表示,甭管是南方“小土豆”勇闯尔滨,还是打工人返回油炸一切的老家,似乎都预示着油脂消费将明显好于往年。这时,三大油脂整体库存快速去化,去化幅度完全快于往年同期。三种现象相互矛盾,哪里出了事情?或许这三者的矛盾其实不在于消费本身,而是出在供应上。
姜颖分析称,油脂整体库存快速去化,起绝对作用的是豆油和棕榈油。豆粕胀库油厂降低开机率,造成豆油供应下滑。棕榈油进口量连续几个月下降,即便只有刚需,仍然表现为去库。因此,供应减少叠加备货旺季所展现出的去库,消费相比于往年同期并没有改善。春节对消费的拉动是阶段性的,但今年拉动的力度相比于往年其实不大。而贸易商备货力度不强一是因为不看好需求,另一是未来3—5月份南美大豆的丰产和上市压力使得市场对价格走向存在一致的看空预期。
“新年新气象,油脂似乎仍在供需宽松的格局中延续它的熊市之旅。不同油脂之间的价差已经来到极端位置,结构化的价差修复是值得注意的机会。”姜颖提示。
张翠萍表示,随同着春节的走亲访友和待客宴请, 老百姓 的家庭储蓄油也在一滴滴减少。不过,国内有充分的大豆和菜籽供压榨生产豆油和菜油,未来一段时期或许食用油价格会更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