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人工智能 与 大数据 技术发展,脑机接口已成为近两年的科技风口,在医疗与赋能领域被视作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也受到关注。最近,科技部发布了我国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对脑机接口的使用目的、被试者隐私保护等诸多问题进行明确。
脑机接口“热火朝天”,我国研究团队取得进展
前不久,美国知名企业家马斯克公布了其旗下脑机接口公司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的进展,引发外界对于这一新技术的讨论。
近两年来,随着 人工智能 与 大数据 技术的发展,与此关联颇深的脑机接口也走上风口。今年2月,我国宣武医院、清华大学科研团队也宣布了首例在脑机接口技术帮助下实现手部动作的瘫痪患者病例。
最近,科技部发布了我国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类型、基本规则、一般要求、责任机制等进行了明确。
所谓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信息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它通过记录装置收集颅内或脑外的大脑神经活动,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等对神经活动进行解码,解析出神经活动中蕴含的主观意图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输出相应的指令,操控外部装置实现与人类主观意愿一致的表现,并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反馈信号,构成一个交互式的闭环系统。脑机接口应用主要包含医疗健康、交流沟通、生活娱乐等方面,尤其是改善神经性瘫痪疾病病患的运动、交流、感知功能。
目前,脑机接口有多种类型,包含非侵入式脑机接口(Noninvasive BCI)、侵入式脑机接口(Invasive BCI)、介入式脑机接口(Interventional BCI)、修复型脑机接口(Restorative BCI)、增强型脑机接口(Augmentative BCI)、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
焦点1:脑机接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指引》中提出,脑机接口研究的基本规则是“保障健康、提升福祉”。脑机接口研究应适度且无伤害,研究的根本目标是辅助、增强、修复人体的感觉-运动功能或提升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
其中,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被单独提及: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应确保研究具有社会价值,应主要致力于修复型脑机接口技术,强调通过技术的发展服务公众的健康需求。对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其它有效治疗手段的罕见病,可在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等有关规定的条件下,经充分知情同意,开展脑机接口创新产品的临床试验。
对于增强型脑机接口,《指引》提出,非医学目的的注意力调理、睡眠调理、记忆调理、外骨骼等增强型脑机接口技术应在严格规范、明确获益的条件下,一定水平上鼓励探索和发展。但也强调,增强型脑机接口的发展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在尚未妥善处理各种风险的情景下,不应贸然开展相关技术应用,最小化对人类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外,要严格控制干预人的思维、精神和神经活动过程的研究,尽可能避免各种直接和间接伤害,尊重人的自主权。不得通过脑机接口研究进行非法活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拆台社会稳定。不得散播与脑机接口实际效果不符的不实广告信息。
焦点2:被试者权益如何保障?
根据《指引》,脑机接口研究应尊重被试者的知情权和个人尊严,尊重其自主决策权,最大限度保障人脑在结构功能和精神意识上的完整性。脑机接口研究应充分考虑风险和受益。
被试者参与研究之前,应当全面获悉手术和相关治疗的危险-受益评估结果。知情同意书和知情同意过程应规范,并获得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在研究实施进程中,如发现新的危险信息或可能影响被试意愿的,应重新获取知情同意。允许被试者在任何阶段无条件退出。
涉及儿童与青少年神经发育的研究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伦理评估审查和风险防范措施。
焦点3:脑机接口会加剧人类不公么?
《指引》中提到,脑机接口研究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获取途径应公开透明,保障人们在获取脑机接口技术的机会方面的公平性。严格规范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竞争领域的研究应用,保障社会竞争的公平性。
其中,增强型脑机接口指增强身体机能正常的使用者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的脑机接口技术。由于该技术尚处于发展早期,技术的适用领域、正确的增强水平还不确定,其对人类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存在未知风险。
该类技术除了应当遵从非侵入式修复型脑机接口相关的伦理指引以外,还要充分考察风险和受益,适度使用,最小化对人类造成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相关技术在社会竞争领域的研究应用,保障社会竞争的公平性。
焦点4:隐私信息如何处理?
根据《指引》,脑机接口研究进程中收集的神经数据或实验样本反映了被试者的思维精神状态、生理健康信息和性格特征、财产信息等隐私数据,收集的数据范围及可查询人员的权限应由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应建立妥善处置和管理方案,根据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对数据或样本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发布等进行全流程系统性的保障。
脑信号数据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公开等环节应向被试者保持透明,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标准与规范,保障 数据安全 和被试者的隐私。
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数据安全 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风险监测,防止神经数据或实验样本泄露,保障 数据安全 和被试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