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 信息资讯 > 配套措施不足 - 专业人才紧缺 - 社区医养融合亟待打通多重堵点
【老年人】配套措施不足 - 专业人才紧缺 - 社区医养融合亟待打通多重堵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8-3 1:00:47    文章分类:信息资讯   

  我国当前的养老格局中,居家和社区养老占大部分。如何加强社区医养结合?记者近期在人口大省四川调研发现,通过探索大医院联动基层设立“社区医养结合站点”,有效整合民政、医保和卫健资源,在社区“养”的条件上,植入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等元素,能就近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但业内人士也反映,从医院病房延伸到社区,还面临基层社区内生动力匮乏、相关支撑保障体系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等难题。

  社区养老“植入”医疗服务满足老人就近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模式已逐步发生“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仅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在社区养老场所“植入”医疗服务,不仅是一种创新尝试,更契合医养结合将来的发展趋势。

  回龙社区是 成都市 北边的一个老旧社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0多名。在回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有来自 成都市 第八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坐镇”。

  护士乔雪莲是医院派到社区的驻点护士,每周一到周五在社区上班。在给58岁的张雪梅老人做完体检后,乔雪莲拿着体检单,提醒老人注意控制血糖。在一旁的诊室里, 成都市 第八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初斌正在给80岁的陈大芦老人看病。“每周有2个半天在院内坐诊,有1天在社区看病,在社区可以了解更多老人的情景,有益于职业成长。”初斌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 成都市 第八人民医院通过托管日间照料中心等方式,试点建成了7个“社区医养结合站点”,有效整合民政、医保和卫健部门资源,在社区“养”的条件上,植入中医、康复等元素,就近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

  目前,四川多家医院与社区形成了“医养协作”关系。 四川省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团队每周也要按时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卡”,医师看病坐诊,护士负责疾病防治宣传及基础检查工作。

  社区养老场所有了医师,老年人也可以就近看病拿药。记者了解到,在成都的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些医院可以直接把药送到社区,患者不用再多跑一趟。“我们时常是上午开了药,下午出来散步就可以顺便拿药了。”陈大芦老人说。

  社区养老场所有了医护团队,老人的健康防护意识也有所提升。“上个星期,我突然腰痛,以前第壹反应是去买膏药贴,现在看抵家门口有医师,走几步就过来看了病,拿药回去吃几天就好了,比之前贴膏药效果好得多。”80岁的 成都市 民林廷忠说。

  同时,四川一些医院也在探索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近期,成都青羊区马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护士邓济聪连续上门服务了8次,为社区一位80多岁的老人换药,帮助老人尽快康复。

  基层内生动力缺乏支撑保障体系不足

  记者调研了解到,基层一部分地区还处于缺“医”少“养”的状况,打通社区医养结合之路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现有医养结合政策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目前,医养结合的政策分散在民政、卫健、医保等多部门,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去找一个个部门审批,寻求支持,同时,一些部门之间还存在各自为政的情景。”一位基层医养结合社区站点相关责任人说。

  其次,配套措施不足,仅有的设施仍然偏向以“治病”为主。据2022年成都年鉴数据显示,成都全市有医养结合机构114家,医养结合床位仅3.09万张。对于成都这样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人的超大城市而言,医养结合的机构和床位还远远不够。扩充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迫在眉睫。

  一些医养结合专科医院职员也坦言,现有的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医院支援力度不够,医保、财政补助等具体措施还偏向于以“治病”为主的医院,对医养结合的医院及社区缺乏一套完善的激励配套措施,一些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还没能完全调动起来。

  基层内生动力不足也阻碍了医养结合的发展。“目前,国家鼓励社区进行医养结合探索,但还没有具体的措施落地,社区没有动力去试点,有的社区和大医院签订了医养结合协议,也不愿意把有需求的病人转运到大医院,反而会送去私立医院,因为私立医院会给社区返还奖励。”一位从事医养结合的业内人士坦言。

  另外,多位一线医护人员反映,一些探索医养结合医院的医护团队不仅要负责院内的本职工作,还要长期轮流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驻点,随着将来与社区的联系加深,人才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这不是一家医院能解决的,而需要整个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

  “我们一个科室共12个医师,除了负责本院工作,还要跑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量很大,我们时常忙不过来。”初斌说。

  健全标准完善政策打通医养融合堵点

  通顺社区医养结合之路,破解“养老院看不好病,医院养不了老”的困扰,还需要加快健全相关标准,鼓励探索与试点,打通堵点让社区医养深度融合,老人能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期待能加快完善社区医养结合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充分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初斌说。

  一些业内人士也反映,从调研和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养老床位很难给医疗机构造成足够利润。目前 成都市 从事医养结合的医院,其养老床位每月收费2000元左右,平均床日费用不到70元人民币,而 成都市 一级医院医疗床位的平均床日费已达400元。如果缺乏相应支持,专注医养结合的医院很难长久维持。打通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医养结合通道还缺乏合理规划和明确划分,也亟待厘清界限,完善相关规范、考核体系等。

  四川部分基层社区医养机构呼吁,应尽快明确养老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目前,一些上门医养结合服务项目还没有收费标准,好比上门给老人换药等,需要尽快明确。”乔雪莲说。

  另外,业内人士建议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激励保障,缓解人才紧缺困境。多家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向记者反映,很多护理专业结业生宁愿转行或去民营医院,也不愿意去干医养结合的护理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照顾老人又累,收入也不高,有时候还会被老人家属责骂,还不如去普通医院干。”成都一位护理专业学生坦言。

  “期待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让更多人才愿意到医养结合医院来,扎根到基层社区去。”初斌对记者说,为了鼓励医师轮流到社区看诊,建议将社区工作量算作“增量”收入,同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有一定倾斜。目前,四川一些医院正在探索制定院内激励机制。

  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多部门协作,加快形成合力。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医养结合其实不是容易的“用医保养老”,需要财政、民政、卫健、医保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推进,建议多部门形成合力,提高动员能力,切实保障相关政策的执行效率。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老年人】  【适老化】  【金融机构】  【金融消费者】  【金融监管】  【金融服务】  【养老院】  【经纪人】  【银发经济】  【银发族】  【双十一】  【养老服务】  【消委会】  【证监会】  【资本市场】  【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