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熊猫不走登上热搜 - 明星企业为何走入困境?
【杨振华】熊猫不走登上热搜 - 明星企业为何走入困境?
浏览次数:【600】  发布日期:2024-3-31 10:48:4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杨振华
 

  3月16日,“熊猫不走蛋糕”微博发布信息称:“3月15日熊猫不走开创人老板杨振华失去联系,近千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交。”尔后,杨振华在钉钉所发信息的截图开始在互联网上传言,熊猫不走也因拖欠各方费用、疑似倒闭传言登上热搜。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不走建立于2017年,以“销售蛋糕+上门表演”的模式作为创新和亮点。高峰时期单次融资达1亿元人民币,企业进行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3月25日,对于企业目前情况和未来打算,《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杨振华发送手机短信询问,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3月30日下午,记者屡次拨打杨振华电话,没人接电话。

  陷入水火倒悬之中

  综合多位员工的说法,大部分员工被拖欠了约一个季度的薪水,合计金额达到约1000万元。

  3月16日,杨振华给员工发的信息中表示:“因为我的无能、盲目乐观、决策失误,对疫情、对政策、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公司今天资金链断,欠薪负债,造成公司停业、我个人破产的格局。这两年多我个人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给公司2000多万元人民币,让法人姚秀华也借贷700万元给公司。但由于管理、决策、疫情等内外部原因,还是没能把公司救回来。”

  杨振华同时在信息中表示:“建议各位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征求劳动局、法院等权威意见,争取拍卖部分价值能支付你们部分损失。我我也会接受法院、公安等处理。”

  除此之外,熊猫不走还拖欠着供货商的款项。根据原深圳熊不走烘焙有限公司仓管李先生向记者展示的截图,上面记录着他所联系上的8家供货商被拖欠的款项,合计被熊猫不走拖欠1700万元。根据李先生的说法,这只占据了熊猫不走所有供货商的30%—40%。

  尔后,在3月19日,杨振华又在钉钉上发布信息表示自己没失去联系,正在惠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了解与处理,也在寻求解决方案。杨振华同时表示,有三种方案正在推进,一是将区域承包给同事,承包者承接过去欠下薪资换当地品牌使用权;二是找同行并购,目前已经有同行接洽;三是融资借贷。

  然而,令员工们感到疑惑的是,今年1—3月,企业没有发工资、拖欠供货商钱,甚至还有房租,可是同时始终在经营发生营业收入,那么引发的收入去了哪里?

  此前已经有迹象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不走建立于2017年,以“销售蛋糕+上门表演”的模式作为创新和亮点。根据熊猫不走官方网站信息,目前已入驻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24座城市。

  在最高峰时,熊猫不走获得单笔融资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并且是媒体透露中的新消费明星企业。天眼查信息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熊猫不走每年都拿到融资,2021年9月熊猫不走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

  在拿融资的同时,熊猫不走也进行过快速扩张。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1年年底,熊猫不走趁着房租低时北上,快速拿下了北京、上海、无锡、南昌、郑州、西安、太原等一、二线城市的店面。根据熊猫不走官方网站上的新闻稿,熊猫不走蛋糕副总裁黄剑锋在2021年表示,当时熊猫不走品牌拥有超2000万私域用户,复购率60%,客单价210元人民币,年营业收入8亿元人民币。

  可是在快速扩张背后,运营业绩并没有成正比增长。据上述李先生回忆,他于2023年上半年入职熊猫不走,根据他当时和老员工的交流,彼时,熊猫不走订单数量对照高峰时期已经萎缩了三分之二。

  “我和老员工聊天得知:2021年、2022年,熊猫不走的订单量很高。以前可能周末一天的订单量有五六百单,后来变成100多单。在人数上,以前深圳一个生产站会有七八个师傅和七八个学徒,到后来就变成了三个师傅两个学徒了。因为当时做很多推广活动,公司在拿到B轮融资之后,想着要上市,扩大市场,甚至会出现优惠之后一个蛋糕五六十元就可以买到的现象。除了订单数量发生变化之外,蛋糕的原材料对照过去也发生了变化,造成口感已经比不上以前。”李先生表示。

  根据熊猫不走的员工回忆,公司走到如今的境地是有原因的。在运营方面,过去公司在投入方面花费较多。李先生举例:“2023年下半年,熊猫不走进行过自救。我们现在深圳总仓是在深圳坂田,此前该仓的地址是在坂雪岗大道3010号的一个酒店,去年9月份降本增效之后,搬到了距离该地址不到1公里的一个地方,可是租金从每月6万多元降到了1万多元。其实,我们线下店就是一个工厂店,是不对外的。(因此不用考虑位置的流量好坏)为啥之前租店的时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除此之外, 杭州市 一位熊猫不走的员工对记者说,熊猫不走的订单在两次“3·15”曝光之后下降得比较厉害。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3·15”,有媒体曝光熊猫不走存在“影子店”问题。2023年“3·15”,有媒体曝光熊猫不走蛋糕存在生产日期做假的问题。

  艾媒咨询总裁张毅与熊猫不走有过屡次交流,他认为,熊猫不走是非常典型的决策失误、扩张过快、资金周转不灵、乱花钱、内部管理不畅等(造成出现问题的企业),作为曾经的明星企业,该案例会引发投资者对于烘焙赛道、新消费信心的下降。

  张毅指出:“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都有。在外部环境方面,因为熊猫不走主打上门服务,可是疫情期间会阻碍他们上门服务。另外,市场竞争激烈,生日、庆祝类的切实需求被多种形式的产品在市场上分流。在内部问题上,管理、决策失误,对于疫情和市场环境判断错误,直接造成熊猫不走花了很多钱,又木有做好。同时,企业在做大做强上缺乏经验,造成其内部沟通、资金链上发生问题。快速扩张、成本压力也给熊猫不走造成了巨大的运营压力。”

  烘焙赛道如何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中,欧美国家消费较高,法国人均消费达到70.4千克,饮食结构与我国较为相似的日本也达到27.8千克,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仅为7.7千克。中国烘焙食品消费市场尚未达到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更多企业会加入烘焙赛道。

  张毅表示:“烘焙赛道的空间非常大,整个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同时,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毫无疑问。在烘焙赛道上,蒸蒸日上的企业我们也看到很多,风光一时、迅速倒闭的也看到很多。”

  去年以来,有很多烘焙行业品牌逐渐传出陷入水火倒悬之中的新闻。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认为:“烘焙行业这几年到了一个瓶颈期,很多消费者其实其实不太需要烘焙业态。从休闲、下午茶或临时填饱肚子的视角来看,烘焙的优势其实越来越弱,这也是很多烘焙品牌倒下的原因之一。同时,更多的原因也是品牌本身经营不善和没有完全做到产品的本质。”

  从模式上来讲,根据其官方网站信息,熊猫不走以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熊猫人免费送蛋糕上门,提供跳舞、魔术等表演,致力于“让你的家人生日更快乐”。该模式此前受到过很多认可。

  在林岳看来,其实,熊猫不走的表演服务并没有具备很大的优势。“其实其实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喜欢表演,可能部分孩子喜欢,所以爸妈愿意买单,可是这只是一部分,其实不是整个的蛋糕消费市场,整个市场还有许多不同层级的年纪段、不一样的消费场景。当然,其实也可以做成一家精湛的生日策划公司,主打整个生日会的策划和设计,蛋糕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但熊猫不走主打是卖蛋糕,顺便表演一下。”

  林岳认为,烘焙企业要匹配烘培行业的本质,而本质就是产品。“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让大家觉得好吃、蛋糕有意思、可以定制、显现出来的东西有内容等。目前,蛋糕定制是蛋糕行业的 势头之一。”

  对于企业进入烘焙行业,张毅表示:“对于烘焙行业来讲,创新一定是必要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意识创新很关键。另外,还要加强企业的危险管理和内部管理。过去,烘焙企业在扩张进程中,往往会涉及落地的问题,尤其是门店的落地、服务消费者的落地等,企业应该充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环境。在商业模式上,企业应该进行充分调研,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否会给消费者造成实惠,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能否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找到机会和空隙,这些都很关键。”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