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中央发了第一个-专门文件- 我们问上海社区干部 - 你如何看?
【专门文件】中央发了第一个-专门文件- 我们问上海社区干部 - 你如何看?
浏览次数:【700】  发布日期:2024-4-12 6:36:0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专门文件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第壹个专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文件下发后,在上海,从街镇到居民区,很多基层领导都在热切讨论:进编的名额是否会增加?社工招聘的门槛是否会提高?对社工的考核方式会不会改变?

  尽管这是一份高层级的、统领性的文件,进一步落实落细还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再制定出台实施办法。但从大家的热切反响中,还是能够窥见这项改革工作重大的社会意义。一些基层领导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文件落地的期许、建议。

  社工,正在成为一份光荣的职业

  很多基层领导认为,这份文件规格之高空前绝后,它就是要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社区工作者是一个跟老师、医师、警察等于样的专业社会职业。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秀勤对记者说:“这两年,我们越来越多的社工从外企来、国企来,应届学生来应聘的学历也越来越高。接着马上要进入今年的社工招聘季,现在报名人数已经扑扑满,团队的优化会进一步带动社工的职业化。”

  “社工”这份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理解、认同、看重,与上海持续推动考核激励、打通晋升渠道,给基层注入源源不断的“外驱力”心心相印。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桥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虹对记者说,在黄浦区,满足一定工作年限的社工如果年度考核两次连续评优,薪水待遇可提升一级;持有社工资格证的社工,每月可获得根据资格证的初中顶级别给予分档的补助。

  而在浦东新区张江镇党委副书记汪仕敏看来,《意见》的下发,不仅是在强化“外驱力”,更是在激活 “内驱力”。“我们一直说基层工作是没有情怀干不了,没有方法干不好。如果大家觉得这份工作还是‘阿姨妈妈’的专属,是一堆”鸡毛蒜皮“,那就不会做好。只有真正认同,才会甘于奉献、勇于负担负责、乐于提升。”

  “这份文件下发后,我们身边的社工都说感到很振奋,很大起因是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认可了,有了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姚屹佳表示,《意见》是自上而下的,给社工队伍职业化发展一个明确的信号。“当大家有了职业属性,才能真正认同自己的专业身份,才能够吸引更多卓越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来。这份文件其实是一种正向的价值观的传递。”

  干得好,上;干不好,下

  如果说社会地位、收入待遇是基础保障,那么完善的职业历程规划、通顺的晋升体系,恐怕就是一份职业对于优秀人才的“最强”吸引力了。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汾西路26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丽今年46岁了。2022年,她进入了事业编制。“原先大部分老书记都是干到这个水平,但根据中央这次下发的文件,社区党组织书记特别卓越的,还可进一步通过择优调任、换届选举等选拔进街道(乡镇)领导班子,说明我们还能更进一步。”

  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逸庭对记者说,上海从2015年就开始实行社区工作者岗位三岗18级的制度建设,各个岗位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水平设置了1-18级的相应等级,有正职副职。“可能以前只是地区试点,现在中央发文,全国一盘棋做职业规划,社区工作连续做满十年、书记干满一届,特别卓越的就能有相应的晋升,职业晋升通道更明确。”

  “当然,每份工作都有它的职业天花板,在拉伸它纵向的‘晋升标准’的同时,能不能丰富它的横向内涵,也应该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考量到的。”汪仕敏说,如果横向上,能够进一步增加大家职业历程的丰满度、精彩度、清晰度,让越来越多的社工感受到,在这个职业平台上,你可以输出你的价值观,可以试错,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一旦在基层建立起这种干事创业的氛围环境,它带给人的吸引力是不亚于一个“编制”的。

  很多社区干部还“点赞”了《意见》里提及的“流动机制”。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说,以前就遇到过“大家觉得这个人干不好工作,却无法解聘”的情景。“现在有了退出机制,你干得好,能晋升,你干得不好,得走人,社工们才觉得公平,才更有热情。”

  让 老百姓 考核社工,怎么考?

  以往,干社工最“糟心”的时刻,莫过于啥事情都得干,什么责任都得揽,什么考核都得接受。

  徐汇区 徐家汇 街道乐山二三村党总支书记余美香感慨:“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时间上门走访居民,好好跟他们聊聊天,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不多。”

  李秀勤则说,她特别希望借着这次文件下发的契机,进一步理顺考核机制。“考核务必要彰显出社工围着群众转,而不是围着各种政务APP转、围着会议转的导向。”

  这两年,上海浦东新区等多个区改革基层社工考核,大幅增加了群众评议的权重,努力实现“基层领导咋样,让 老百姓 说了算”的工作导向。

  不过,也有社区干部坦言,这种考核有不公平的地方。好比,第叁方测评到社区后会随机抽问居民,如果问到的恰好是此前和居委干部发生矛盾的居民,可能评测结果就比较低。“但有时候,居民不喜欢社区干部,不一定是我们做得不好,也有可能是有误会,或本身诉求就不得人心。这样一来,一些干部就觉得多做多错,宁可少做事。”

  “的确,体制内考核,基本是天下第壹大难题。”汪仕敏说,它难就难在不好量化。“好比我们抽样,让 老百姓 来评价,但样本怎么选择。样本选的不得人心,也有可能存在会失真,这也是这两年我们工作进程中比较困惑的地方。我们也向往,在中央文件进一步落实的进程中,能够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增加考核的合理性、科学性,让人民群众满意,也不让社工受委屈。”

  一些社区干部认为,考核的目标不应该是为难社工,更正确的考核,应该不光能够激发大家的工作动力,也要激发出条线的合力。“建议对职能部门也加强考核力度,实现更高效率的条块联动。”余美香说。

  社工们向往,强化自身能力培养

  “曾经我们一直说,村居是党委政府工作抵达村居的最后一公里。其实,村居也是 老百姓 感知党委政府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干得好, 老百姓 会说党委政府好。如果基层领导懒政懈怠, 老百姓 也会抱怨:这届党委政府到底在做什么。所以执政党的百姓形象,其实跟社工能力心心相印。”一位基层领导这样说。

  在这次中央下发的文件里,提升“社工能力”的篇幅不小。吴红萍说,现在基层减负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减证明”的清单上有44项,基层 “敲章”的活儿少了很多。“不过,增能还是要继续体现,希望通过加强系统、专业化培训等方式,让我们变得更全能。”

  浦东新区一位街镇领导对记者说,其实增加社工能力的关键,恰恰在于理顺责权界限。“我们平常总说属地责任,就像只要发生在这个居民区的事,就该这个居民区的社工管。可其实,属地责任的前提是条线部门履职尽责。如果职能部门不管理、行业部门不监管、市场主体和居民个人不尽应尽的主体责任,那么属地部门就是‘无限责任’,就无益于它干好服务人民群众的主责主业。”

  姚屹佳建议,减负应该始终在路上,掌握职权、预算、资源的各级职能部门也应该尽可能为基层提供处理问题的措施,这才有益于找到社区治理问题的最优解。“我们迫切希望借力这次中央文件的下发,为基层营造更好的共治自治环境。”

  今年,上海新一轮社工招聘进程中,涌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很多社区干部表示,人才的大量导入,也有益于倒逼社工能力提升。李秀勤认为,对于“老人”而言,“新人”的到来,既是冬天,又是春季。“一方面,老一辈社区干部在团队不断优化的进程中,面临的是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淘汰压力;另一方面,新旧交融也将让更多社工不再‘躺平’,更有益于在社会治理中擦出创新火花。”

  做好基层减负“后半篇文章”,是一道考题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关基层减负的篇幅很多,文件同时也指出,“社区工作者要增强履职尽责、负担负责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减负成效转化成办实事、解难题的服务实效。”

  记者听到一些居民反映,有的社区干部,尤其是一些年轻社区干部,喜欢坐办公室,对着电脑,写材料、制作表格很熟练;可是要走访居民,不晓得怎么敲开人家的房门;遇到矛盾调处,更是心里发怵。有的社区,居民代表们组建了微信群,社区干部也在其中,但他们一直“潜水”,遇到问题不晓得如何“发声”。

  因此,基层减负后,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这是一道考题。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汾西路26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丽说,近年来,上海为基层领导减负始终在推进。减负后,自己的工作时间分配上有了明显变化——走访居民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沟通的时间多了、思考工作的时间多了。

  临汾路街道通过数字赋能,让“施菊丽们”可以将减下来的时间,更高效地用在为民服务上。施菊丽所服务的居民区近年加装了很多电梯。加梯后每年都要年检。“居民不一定记得住年检时间,但我们社区干部不能忘。”

  施菊丽的电话与街道“民情日志” 数据中心 后台相连,当有电梯即将年检时, 数据中心 会提前30天发信息到施菊丽的电话上,提醒她跟踪电梯年检的情景。

  这套智能系统还能帮助社区干部预判风险。如,寒潮来临前,系统统计出街道有6970位纯老家庭、1799户独居老人,再结合历年12345热线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排摸出可能会受到寒潮影响的关键小区、重点楼组、重点人家。信息发到施菊丽的电话上后,她立即带着居委干部提前进行走访、关照,精准又高效。

  服务居民,需要能力的提升,讲求适当的要领。上海很多社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秀勤说,从书记、主任到社工,我们各梯队都有不同类型的岗位培训。形式上,有以往的“老带新”“理论课”,也有实操课、法律实务、舆情研判和处置、心理建设培训等。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创设了“全岗通”工作标准化流程,居委干部通过一按时间的培训,就能掌握几十个协助行政事务的标准流程。临汾路894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奉涛说,通过系统性学习,社工们对协办社区事务有了相对统一的办理手势,提升了居民到居委服务的感受度。

  很多年轻社工不晓得如何走近居民,也担忧真的走近了只能“尬聊”。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用实打实的政策服务包为他们赋能。桥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虹说,街道制作了“服务包”,里面有一张“养老地图”、一张印着网格长、户籍警联系电话的服务卡,让社工们可以很顺畅地走进居民家中,打开话题、送上服务。不久前,街道又针对高龄老人制作了“安享包”,包含高龄老人可享受的服务清单和政策,一对一的联系人,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干部,发到了老人手中,实现了政策、服务精准的配送。

  社区工作不是靠社区干部单打独斗,背后需要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普陀体育局为各个居委提供体育指导员培训,邀约专业机构与居委干部一起巡查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这些配送服务项目原先没有,而是在普陀民政局向社区干部“问计”之后才设置的。普陀区民政局请居委干部填写:委办局下派任务中,哪些是居委会真正需要赋能的?委办局根据社区干部的实际需求赋能基层。

  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安排领导班子与17个下辖社区一一结对,日常不定期沟通,每月至少现场指导一次。街道领导时常直插社区,帮助社区干部解决困难,形成了固定的赋能机制。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