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喜马拉雅第四次IPO - 减员近四成、高管降薪 研发投入减少
【喜马拉雅】喜马拉雅第四次IPO - 减员近四成、高管降薪 研发投入减少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16 17:57:23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喜马拉雅】 【2023】 【IPO】 【研发投入

  目前,喜马拉雅传出四度奔赴IPO的消息。与前几次不一样的是,这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结束亏损实现盈利,2023年经调收益为2.24亿元人民币。南都记者关注到,在上市消息传出后不久,“喜马拉雅盈利超2亿背后:员工减少40%”便登上了求职平台脉脉热搜榜。招股书也显示,与2021年4342人的员工数量相比,2023年员工数仅为2637人,2年内喜马拉雅员工人数减少1705人,变动比例高达39%。

  “盈利故事”的背后除了减员,或许还有高管降薪。招股书显示,对照2022年,喜马拉雅联合开创人余建军、执行董事李兴仁和执行董事沈结强的薪金、工资及花红皆在2023年减少了一半左右。

  除了“降本增效”,喜马拉雅主要业务的增长在外界看来也空间甚少。一直以来,支撑喜马拉雅营业收入的四大收入是订阅、广告、直播和其它创新产品及服务。不过,根据招股书显示,“订阅”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会员订阅的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而付费点播收听服务收入的增速更是出现两年负增长的情景。另外,作为营业收入第贰大来源的宣传广告收入也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下滑。

  在新的上市故事里,AI与播客似乎都成了喜马拉雅将来的抓手。不过,一方面喜马拉雅在研发方面的开支在收缩,另一方面,此前被喜马拉雅寄予厚望的播客,此番在招股书中也尚未有过多的营业收入体现。

  喜马拉雅结束亏损实现盈利是否主要通过降原本取得?未来喜马拉雅的主要业绩增长点将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播客赛道上对商业模式、收益方面有啥进一步的计划?南都记者就上述问题咨询喜马拉雅相关责任人,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四闯IPO终盈利,减员近4成、高管大幅降薪

  时隔两年,喜马拉雅重启IPO,这已经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尝试上市。最早在2021年5月,喜马拉雅意图在纳斯达克上市,4个月后取消了美股IPO申请;同年9月,其转道港交所,重新提交IPO申请,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最近一次在2022年3月,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

  与前几次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在招股书上,喜马拉雅有了“新故事”:盈利。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收入61.6亿元人民币,结束亏损实现盈利,其年内收益约37.3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收益为2.24亿元人民币。而在喜马拉雅前几次IPO发生的2021年、2022年,喜马拉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6亿元、60.6亿元人民币,调整净收入分别为-7.18亿元和-2.96亿元人民币。

  细看招股书,盈利的背后是喜马拉雅在努力“降本”,范围除了普通员工,还波及高管。根据招股书,喜马拉雅在销售及营销开支上“动刀”。从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连续下降,2021年为44.9%,2022年降为34.9%,2023年为33.6%。另外,撇除股份支付费用的行政开支(主要包含雇员福利),2021年-2023年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也逐年下降,由10.7%降低至9.2%和7%。

  与雇员福利数据占比一起下降的,还有员工数量。招股书显示,与2021年4342人的员工数量相比,2023年员工数量仅为2637人,2年内喜马拉雅员工人数减少1705人,变动比例高达39%。

  去年,喜马拉雅曾传出过屡次裁员消息,去年底甚至传出全线裁员比例高达30%。针对“喜马拉雅计划全线裁员约30%”的消息,喜马拉雅方面曾回应南都记者称,关于喜马拉雅裁员的信息不实,只是正常的人员汰换,喜马仍在正常招聘,引入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除此以外,“降本”还以降薪的形式发生在高管层面。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联合开创人余建军的“薪金、工资及花红”从2022年的375.9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3年的179.8万元人民币,合计减少196.1万元;喜马拉雅的执行董事李兴仁的“薪金、工资及花红”从2022年的208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3年的106.6万元人民币,合计减少101.4万元;喜马拉雅的执行董事沈结强的“薪金、工资及花红”从2022年的190.9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3 109.9万元人民币,合计减少81万元。 图片图片

  2022年与2023年高管薪水对照。

  用AI讲上市故事,研发开支却逐年下滑

  在言必称AI的2023年,喜马拉雅也高调进军AI领域。根据招股书,喜马拉雅将AI赋能及数据驱动标榜为自己的一大优势。

  据了解,喜马拉雅专门成立了“珠峰实验室”,通过研发出“珠峰音频AI模型”,引入由AI驱动的以用户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的新范式。同时喜马拉雅正将自己缔造成具有AI能力的强大技术驱动的平台,AI已经在其内容生产、业务运营等各方面施展着关键作用。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的AIGC渗透率已达14.8%。截至2023年12月,喜马拉雅平台AIGC内容达2.4亿分钟,占其音频内容的6.6%。

  同时,在AI赋能UGC播客内容方面,喜马拉雅还推出专有的一条龙AI音频制作工具“音剪”,该工具能缩短创作者后期制作时间,提升创作效率。

  不过,AI虽火、投入所需却巨大。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研发方面的开支在收缩,从2021年的10.3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2年的9.4亿元人民币,2023年进一步减少至9.3亿元人民币,2年内累计减少1亿元人民币。喜马拉雅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1年的17.5%,降低至2023年的15.1%。 图片

  南都记者就研发费用、AI研发成本等诸多问题向喜马拉雅相关责任人询问,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会员订阅增速放缓,广告收入连年下降,播客营业收入未披露

  一直以来,支撑喜马拉雅营业收入的四大支柱是订阅、广告、直播和其它创新产品及服务。根据招股书,付费订阅服务是喜马拉雅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包含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从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上。 图片

  不过,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会员订阅的收入增速却明显放缓,从2021年的57.1%下滑至2023年的8.5%,而付费点播收听服务收入增速更是出现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情景,2022年和2023年,付费点播服务收入分别下滑26.2%和11.1%。

  营业收入第贰大来源广告收入也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已经从2021年的14.88亿,降至2022年的14.69亿,再到2023年的14.23亿。

  喜马拉雅的订阅与广告收入又与平台付费用户规模挂钩,但喜马拉雅付费用户方面也不容乐观。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付费用户付费率已从2022年的12.9%下滑至2023年的11.9%,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会员付费率从2022年的12.6%下滑至2023年的11.6%。

  这时,喜马拉雅移动端应用程序的日活用户收听时长也在减少,从2021年的144分钟减少至2022年的142分钟,到2023年更是减少到130分钟。在招股书中喜马拉雅表示,用户收听时长减少,主要是由于播客在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中日益流行,与有声读物相比,其内容时间相对较短。

  传统业务力有不逮,喜马拉雅也在将希望寄托于新板块。近两年来,喜马拉雅不断在播客上发力。去年2月,喜马拉雅召开创作者大会宣布要聚焦播客,并推出很多播客计划、MCN激励政策,在播客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和精力。同时喜马拉雅还成了 Apple 播客在我国的唯一认证托管平台。不过在此次招股书中,对于播客的商业模式和播客所造成的收入贡献,喜马拉雅也并未有过多披露。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施美药业】本周终止审核的3家IPO都来自创业板 - 背后都有同一会计所
【IPO】并购重组火热!多家IPO未果公司欲-曲线-上市 谁已宣布告败
【并购重组】突然引爆!并购重组火了,还能追么?最新研判
【施美药业】IPO周报 - 施美药业撤回IPO申请,与第三大客户反目
【万泰股份】IPO雷达 - 万泰股份将-闯关-北交所!递表前大手笔分红,靠政府-输血-最高补助超五成
【ST百灵】多年年报被监管问询 - ST百灵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深交所】5年禁入!公开谴责!深交所重罚!
【皓吉达】中信证券被监管层书面警示!涉皓吉达IPO项目
【远兴能源】两家企业同日被立案 - 远兴能源-延报-超20亿元诉讼 ST百灵2023年内控被否
【圣湘生物】圣湘生物-二次创业-一年半 - 第二业绩增长点难挽狂澜,实控人下场增持股票
 ● 相关资讯专题
施美药业】  【IPO】  【发行人】  【同济医药】  【创业板】  【并购重组】  【海通证券】  【科技股】  【国有企业】  【万方科技】  【分别为】  【万泰股份】  【服务商】  【报告期】  【北交所】  【大手笔】  【ST百灵】  【净利润】  【2023】  【立案调查】  【深交所】  【财务造假】  【信息披露】  【公开谴责】  【皓吉达】  【中信证券】  【黄国平】  【实际控制人】  【远兴能源】  【中国证监会】  【子公司】  【圣湘生物】  【呼吸道】  【增长点】  【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