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李仙德再越山丘 - 晶科能源王者归来
【晶科能源】李仙德再越山丘 - 晶科能源王者归来
浏览次数:【135】  发布日期:2024-4-27 4:00:3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晶科能源】 【Energy】 【Gulf】 【李仙德
 


K图 688223_0

  两年前, 晶科能源 (688223.SH)登陆A股科创板,弥补了自身发展的短板。彼时,其设定了一个目标:用三年重回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第壹。

  4月22日晚间, 晶科能源 发布2023年成绩单:公司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以78.52GW的组件出货量重回冠军(注:第叁方数据),实现“王者归来”。尽管其它主要竞争对手并未发布出货数据,可是在业内看来“晶科第壹”已是大成功率事件。

   晶科能源 老总李仙德不禁感慨实现目标之快。过去三年,光伏行业里弥漫着过剩、内卷、价格战的压抑氛围。身为一个集诗意与浪漫、自信与“狠辣”、理性而富有逻辑于一身的掌舵者,李仙德时经常使用他的“小作文”《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怕什么,打就是了》《2023,让我们狠狠生长》《相信》等向团队传递信心,激发战斗力。

  而这背后也是 晶科能源 战略性选择 TOPCon电池 技术路线,亟待抢占先发优势的驱动。站在技术迭代的长河中, TOPCon电池 技术在2022—2023年也被疑问为过渡性技术,且可能遭遇过剩冲击而投资“算不过账”。不仅如此, 晶科能源 抛出的总投资560亿元56GW山西垂直一体化项目同样引发投资者和监管职能部门关注。

  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技术争议未停,庞大产能背后的厮杀正酣,企业的收益能力经受考验。但转眼之间, 晶科能源 抛出了未来“三步曲”,将 储能 业务进一步提上日程,并力争三至五年内成为全球前三大 储能 供货商。

  4月25日, 晶科能源 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N型TOPCon的技术已成为市场主流路线,并有望在未来三到五年继续保持主流技术地位。公司同时已储蓄了多种基于N型TOPCon的技术储蓄与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且BC技术可作为市场技术路线分支进行布局。另外,公司将借助全球化品牌渠道,稳步推进光储业务协同发展。

  失意的三年

  2016年—2019年, 晶科能源 连续连任组件出货冠军,创造了史上“四连冠”纪录。

  而打破这一纪录的便是被称作昔日光伏界“大黑马”的 隆基绿能 (601012.SH)。2015年之前, 隆基绿能 的业务主要涉及硅片。随同单晶技术和PERC电池技术的渗透, 隆基绿能 也通过产能扩张和收购方式进一步向电池、组件环节延伸,迅速崛起。

  尽管 晶科能源 在单多晶技术替代浪潮中动作不慢,但 隆基绿能 在组件业务的进阶更加惊人。2017年, 隆基绿能 组件出货排名便位列全球第七,国内第壹。InfoLink Consulting方面表示:“受益于国内单晶市场占有率大幅增长,出货比重高度集中于国内市场的 隆基绿能 在国内出货排名超过 晶科能源 ,第壹次坐上全国出货第壹的宝座。”

  随后, 隆基绿能 一路开挂,到2019年全球组件出货的排名跃至第四。2020年, 隆基绿能 取代 晶科能源 ,以超过20 GW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壹。

  没有想到的是,2020—2022年, 隆基绿能 连续三年以组件出货量全球第壹的成绩卫冕,但这也成为 晶科能源 “失意的三年”。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 2021年发布的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 晶科能源 一度滑落至第四,位居 天合光能 (688599.SH)、 晶澳科技 (002459.SZ)之后。

  在外界看来, 晶科能源 丢掉了全球第壹的桂冠,除了与技术变革中受到的竞争冲击相关,“回A”慢半拍也是主要原因。

  一位光伏企业的证券代表曾对记者说:“由于资本平台不同,这也使得那几年国内和国外上市的企业在发展中的确发生了很大分化。”而最明显的案例便是 隆基绿能 ,借助A股资本平台大幅扩产,发展蛟龙得 水,率先突破了千亿市值。

  2019年以来,光伏中概股因在美股估值偏低掀起了“回A”潮。其中, 天合光能晶澳科技 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19年12月回到A股上市。而当时 晶科能源 尚未开启“回A”之路。

  2020年9月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我国提出“双碳”目标, 晶科能源 (JKS)也宣布分拆子公司于科创板上市。

  彼时,李仙德在 晶科能源 通过“小作文”回应了关于分拆上市的事宜,希望补上“回A”这一课。

  李仙德还表示,晶科务必指数级成长,以一种更加理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长。这不只是指产能规模、一体化水平、跨代技术、销量,它的成长务必是多维度立体式的、资源整合生态式的、处理问题方案式的。“我们已经过了绝处逢生期,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平庸期,接着就是再爆发出不可收拾的发展能量。”

  2021年和2022年,多晶硅价格飙涨,加剧了光伏龙头垂直一体化竞争。2023年以来,产能过剩危机又开始席卷光伏行业。但 晶科能源 通过“狠狠生长”证明了自己。

  根据 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 晶科能源 反超 隆基绿能 ,重新问鼎全球组件出货榜。

  InfoLink Consulting称:“ 晶科能源 凭借快速选定N型技术的优势在上半年出货表现已十分优异,对照2022年增幅约74%,顺畅重回王座。”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 晶科能源 硅片、电池、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分别达到85GW、90GW、110GW,其中N型 TOPCon电池 产能超70GW。从出货量来看,组件出货78.52GW,其中N型组件出货48.41GW。

  李仙德在 晶科能源 2024年会上说道:“我们在上市的时候就励志要用三年重回全球第壹,而我们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使我们能站在行业颠峰去运筹未来不明确的挑战。”

  打硬仗

  过去三年间,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浪潮汹涌。继P型PERC电池技术后,N型TOPCon、HJT及XBC等电池技术百花齐放,并逐渐进入规模化量产和应用阶段。

  对于TOPCon,一众巨头关注度最高。但在同行犹豫时, 晶科能源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2021年11月推出应用了 TOPCon 电池技术的 Tiger Neo 系列高端组件产品,并于次年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巧合的是, 晶科能源 登陆科创板平台,为 TOPCon电池 和组件扩产提供了资金支持。

  由于率先进入量产,李仙德的“小作文中”频繁提及N型TOPCon。对于这一场市场攻坚,他在肯定团队的协同、务实、理性、韧性和自信特质的同时,甚至“点拨”要借鉴学习董宇辉直播,要“善于表达,会讲故事”。

  进入2023年,李仙德便公开指出:“短时间来看,未来几年光伏行业含金量最高的电池环节,技术没有变数,一定是N型TOPCon。”而彼时, 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 (600438.SH)、 阿特斯 、正泰新能、一道新能等也加快了 TOPCon电池 和组件的扩产步伐。“双碳”浪潮吸引了跨界者蜂拥而入,新老玩家凶猛扩产,群雄相争。但李仙德似乎已迫不及待带队迎战,并放言:“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怕什么,打就是了”。

  李仙德的信心一定水平上来自于先发优势:在N型TOPCon抢先布局的同时,全球化能力也是竞争对手不可短时间逾越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永远比对手以更快速度进步和推翻,那就有先发优势”。

  由于技术迭代的进程叠加阶段性产能过剩,外界对于TOPCon一度保持疑问。这一声音主要源自竞争对手:未来5—6年,BC技术会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 TOPCon只是一种过渡性技术,投资可能发生收益不达预期或未挣钱就过剩的结果。

   晶科能源 当然其实不认为TOPCon是一种过渡性技术。而且,李仙德还表示,“产能过剩”是对行业最粗略的一种判断,低效产能肯定过剩,高效、高性价比的永久不够。

  不仅如此, 晶科能源 在2023年5月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根据 晶科能源 回复上海证交所的问询函,山西垂直一体化项目计划一期、二期采用 N 型技术路线(TOPcon),三期、四期建设视未来技术升级情况灵活调整。

  在资本市场收紧IPO和再融资的环境下, 晶科能源 计划定增97亿元用于建设28GW的垂直一体化项目还在推进,暂未发布最新公告。但李仙德也表示,山西大基地生不逢时。 晶科能源 方面对记者说,2024年公司将保持谨慎扩产,主要资本开支为山西大基地一、二期,整体投入可控。

  “相信”是李仙德的2024年最重要的新年致辞。在他看来,“光伏行业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历来无惧短时间跌宕,更不用担忧未来发展之势”,“今天的 晶科能源 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年后的 晶科能源 将不是你可以想象的了”。

  展望2024年, 晶科能源 组件出货目标为100GW—110GW,N型占比90%。预计硅片、电池和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分别达120GW、110GW和130GW,N型产能超100GW。

  未来“三步曲”

  光伏之外, 储能晶科能源 坚定布局的又一战略板块,这也是 晶科能源 未来“三步曲”的重要一环。

  根据 晶科能源 提出的未来“三步曲”:第壹步,生产最低发电成本最高效组件。让光伏经济性优势在任何地区、任何场景下都更优于其它能源;第贰步,生产更安全智慧的 储能 。生产能储得多、储得安全、储得更便宜的 储能 系统;第叁步,生产永续供能的“光伏+”。“光伏+ 储能 ”成为标准配备,让光伏无处不在、没有缺点。

  李仙德表示,“光伏+ 储能 ”一定会是未来电力的供应模式。 晶科能源 也第壹次“不专一”,切入 储能 赛道。

   晶科能源 全球副总裁钱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储能 将是 晶科能源 的第贰个业务支柱,争取在3—5年间成为全球前三大 储能 供货商。

  其实早在2020年, 晶科能源 就已经开始布局 储能 。2021年财报披露, 晶科能源 已经推出 储能 系统,并积极布局户用、工商业和地面电站场景,还与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 签署了合作协议。

  天眼查显示,2022年12月, 晶科能源 成立全资子公司晶科 储能 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 储能 科技”)。目前,晶科 储能 科技旗下设有上海晶科绿源能源有限公司、江西晶科 储能 有限公司和浙江晶科 储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晶科 储能 ”),分别持股100%、100%和51%。此前, 晶科能源 转让浙江晶科 储能 的49%股权于海宁心潮,以扩充资本实力,拓展 储能 业务。

  海宁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显示,2023年7月,浙江晶科 储能 年产12GWh 储能 系统与12GWh 储能 电池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84.3亿元人民币,规划 储能 电芯车间、模组 Pack 车间、 储能 系统组装车间等。根据计划,2024年第四季度全部建成投入生产,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50亿元人民币。

   晶科能源 在2023 年财报中表示,公司发布覆盖源网侧、工商业和户用侧 储能 解决方案;另外,公司4GWh 储能 系统产线成功投入生产,后续电池及系统产能有序推进建设。公司已经与全球多家电力开发商、分销商、终端客户签订订单,涉及区域包含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澳洲与日本在内的 24个国家和地区。

  电化学 储能 系统由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力管理系统(EMS)、 储能 变流器(PCS)、消防、温控等其它设备构成。 晶科能源 方面向记者表示, 晶科能源 将从 储能 电芯、EMS、BMS、PCS到系统集成实现自研自产,全产业链布局。

   晶科能源储能 业务起步晚,不过拥有在光伏领域的渠道和品牌优势,似乎又是一条可复制的路子。因为光伏组件业务直接面对的是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市场,渠道客户包含发电集团、工商业和户用业主,而 储能 亦基本如此。

  尽管如此,身为一个 储能 跨界者,在同样极具内卷的 储能 市场中 晶科能源 的专业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仍然要经受市场考验。这事关企业解决 储能 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的能力:成本与安全。

  李仙德此前发文称:“ 储能 全面的核心是电芯、温控、智能化。电芯是爆发力,温控决定安全和持久力,智能化是随跑补给,早发现、早纠错、早解决。磷酸铁锂电芯工艺和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成本波动就决定于原材料供应的波动;而 储能 的温控技术和智能水平目前还千差万别,这两项又是决定 储能 的安全性和LCOE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储能 的终局决战将在这两个维度上。”

  根据 晶科能源 公开的2024年目标:推进“光伏+ 储能 ”齐头并进, 储能 贡献可观营业收入, 储能 (系统)、电芯业务剑指行业前五。

  从2023年财报来看, 晶科能源储能 业务收入仍未归于主要业务收入板块。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晶科 储能 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25亿元人民币,净收入为-0.2亿元人民币。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