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网上找-机票代理-买票能剩一半钱?小心遇到了黑产
【信用卡】网上找-机票代理-买票能剩一半钱?小心遇到了黑产
浏览次数:【935】  发布日期:2024-5-11 16:15:4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信用卡】 【OTA】 【消费者】 【机票代理
 

  五一假期刚过,就有消费者抱怨称遭遇了“机票骗局”——在互联网上找的“机票代理”以较低的价钱提前订了票,结果等全家人到了登机口却被告知查不到购票信息。最终卖家以关闭订单、已退钱为由迅速抽身,只留下待出行的自己以全价重新购入机票,白白损失了提前预订的时间红利。

  类似的案例很多,有人在互联网上找的所谓代理商更是收款、拉黑、跑路一条龙,令人叫苦不迭。近期,很多消费者还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些票代账号投放的内容,号称买国际航线机票有低于OTA的“骨折价”,引导通过微信等方式下单,也引起了消费者对代理商卷款风险的担忧。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避免上“黑票代”的当?

  “黑票代”不具备机票销售代理资质,通常靠里程积分或盗刷信用卡两种方式获取所谓的“特价机票”,并且打着“比OTA价格低X折”之类的旗帜招摇过市。

  消费者一旦付款,要么出票极慢,等票过程提心吊胆;要么被商家PS过的虚假行程单蒙蔽、到出行前却发现没票;最坏的情景则是以个人转账的形式付完款后被拉黑,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泄露倒卖。总之,不仅延误行程,还有挨坑被骗的危险。

  业内人士透露,“黑票代”有两种操作模式。第壹种,积分票,在通常情境下,这是航司为了增强客户忠诚度推出的营销手段,会员可以为自己或自己指定的受让人,用账户内的里程数兑换免费机票。但“黑票代”则是利用窃取他人里程或向第叁方收购里程等方式,获得里程兑换机票并加钱卖给其它乘客。此前就有过乘客购买此类机票后,被航司发现其实不是会员我或受让人,最终被拒绝登机的案例发生。在一些国家,该类情况甚至触碰法律红线,乘客我也将成为黑色产业链的一环。

  第贰种,“盗刷票”,则更为恶劣。非法分子以盗用他人信用卡的形式购买机票,且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钱售出。一旦被信用卡持卡人发现,持卡人会向银行或航司申请退票退钱,返还被偷金额。而购买此票的消费者大概率遭遇临出行前几天,或直到登机当天才得知机票被退的情景,最终无法登机,损失自己承担。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低廉价格的机票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建议乘客保持戒备。很多媒体都曾揭露过“黑票代”黑幕,一张机票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是巨大的黑色产业链。辨清“黑票代”才能远离这个黑色怪圈——

  《刑法》第壹百九十六条中第叁款规定:“偷盗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贰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说白了偷盗信用卡并使用的以偷盗罪予以处罚。盗刷他人信用卡数目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目巨大或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目特别巨大或有其它极其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央视曾揭露过“黑票代”黑幕

  那么如何保障自己有一趟舒心的旅程?消费者第壹要克服占小便宜的心理,黑票代通常以远低于市场价为幌子,引诱用户上当。看到此类宣传,应首先提高警觉。其次,优先到正规途径购买机票,例如携程等各大OTA平台或有销售代理业务资质的代理商。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9【程佳祥】程佳祥 - 传统旅游企业要不断创新业务
2024-6-28【银行板块】多家银行密集下架联名信用卡
2024-6-28【金融监管】机构、个人-双罚-!深圳金融监管局一日发布15张罚单 有险企被罚上百万元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每一个金融消费投资者,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一起发公告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
2024-6-28【金融消费者】三部门发文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工
2024-6-28【金融监管】最新!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如何分工?三部门发文明确
2024-6-28【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
2024-6-28【金融消费者】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工明确
 ● 相关资讯专题
程佳祥】  【互联网】  【OTA】  【旅游企业】  【银行板块】  【ETF】  【信用卡】  【金融监管】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金融监管局】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金融消费者】  【投资者】  【证监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