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新财观 - 浮动管理费 - 能让基金公司站到基民一边吗?
【基金公司】新财观 - 浮动管理费 - 能让基金公司站到基民一边吗?
浏览次数:【651】  发布日期:2024-5-26 17:45:0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基金公司】 【投资者】 【管理费
 

  作者:金融业资深人士杨峻

  “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问题广受诟病。尤其是近几年股市表现欠安,连基金都不挣钱了,但基金公司还在挣钱、基金经理还在拿高薪,由此引发了“民愤”。

  于是,监管站在投资者一边,推动降低基金产品的管理费、交易佣金。这一定水平上抚慰了基民的不满情绪,但也改变了之前的利益格局。有一种声音甚至认为,这会削弱公募基金赖以生存的投研生命线,无益于广大投资人的根本利益。真正好的机制,应该“奖优罚劣”。

  财富管理端的卖方模式叠加资产管理端的固定费率,才是造成问题的核心原因。在利益诱惑下,甭管是财富管理机构还是基金公司,都有做大规模的激动。市场环境好、挣钱效应明显时,两方联手,助推投资者追涨杀跌,造成基金规模水涨船高。每一次牛市,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就上一个台阶。可是在牛市结束、均值回归时,投资者却深深受伤。于是,财富管理机构和基金公司仍可以盘踞在庞大规模上,收取高额的款项。基民被资本市场收割一道,再被这些中介机构收割一道,基民变“饥民”,也就情有可原了。

  要处理“基民不挣钱、基金公司挣钱”的问题,将管理费与业绩挂钩,不失为一条解题思路。通过降低固定管理费、增加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将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深度绑定。业绩做得好,基金公司才能收到浮动管理费,基金经理才能拿高薪。业绩做得不好,只能收取较低的固定管理费,基金经理只能降薪。这样一来,基金公司将以业绩为先,不再片面追求规模,因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浮动管理费,看上去很美。事实果真如此么?

  01

  浮动管理费基金在海外的发展其实不如人意。美国的主动权益共同基金中,收取浮动管理费的规模占比从2017年的16%下降到2022年的6%。目前,欧盟的公募基金规模中,仅14%左右收取了浮动管理费,英国的浮动管理费基金的规模占比仅1%左右。

  海外主动管理巨头富达投资曾高调转型浮动管理费机制,但最终铩羽而归。富达投资的产品线以主动管理为主,但随着指数投资的兴起,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费率的指数产品。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富达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主动基金的费率改革,降低固定费率、增加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并提倡行业其它公司跟进,希望借此重振主动产品线的竞争力。可是业内应者寥寥。富达于2018年在欧洲推出的多支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因为规模太小被逐渐终止了。

  在国内,浮动管理费基金同样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国内公募基金早在行业萌芽阶段就开始探索浮动管理费模式。时直到今天日,浮动管理费基金的规模约1600亿,占非货币基金总规模仅1%左右。

  为啥看上去很美的浮动管理费基金,没有成为主流呢?总结海外机构的研究成果,主要因素有:

  第壹,业绩优势不明显。国外对于浮动管理费基金的研究表明,其业绩相对于其它基金,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反而会扭曲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在业绩表现欠安的时候,基金经理会过度冒险。

  第贰,规则复杂,投资者理解成本高。根据英国FCA的调研,一些基金虽然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基准,但实际计提业绩酬劳的门槛却很低,并会故意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计算方式(例如在欧洲,很多浮动费用股票基金却以LIBOR作为计提门槛),甚至在支付交易费用、印花税等费用之前,就收取了业绩酬劳。

  而且零售客户很难明白计算规则,难以推算出他们将承担的实际费用。因此投资者戏言“业绩酬劳的高低,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游戏”,觉得基金公司设置这么复杂的基准,就是为了多提管理费。同时,浮动费用的存在,也使得产品之间横向比较的难度加大。因此在国外,甭管是投资者还是财富管理机构,往往倾向于回避浮动费率基金。

  第叁,基金公司本身接受度不高,不想离开舒适区。因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浮动管理费机制其实不友好。成本是明确的,但收入却是不明确的,公司整体的收入波动较大。因此,在浮动管理费基金上,基金公司一般浅尝辄止,不做过多的资源投入。

  02

  除了以上共性问题,浮动管理费基金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还有自身的特殊原因,即基金行业发展历史较短、计提机制不正确的原因。从时间轴来看,国内浮动管理费基金经历了三个发行高峰,这三个时期的浮费基金计提方式各有特点,也各有问题,但总体是在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第壹高峰期是2014-2016年。当时,监管对于浮动管理费没有明确的规则指引,期间共发行了20余支浮动管理基金,纯债、含权产品都有涉及,费率高低、计提方式更是各种各样。

  这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中,投资者、基金公司的危险收益不对等的问题凸显。2015年6月股市到达历史高点,这些浮动管理费基金提取了高额业绩酬劳,但股市登顶回落伍,投资者却需要独自承受巨大损失,基金公司毫发无损。浮动管理费基金造成的危险收益不对等诸多问题引起监管和业界的重视。因此,2016年后监管暂停了浮动管理费基金的新发审批。

  第贰高峰期是2019-2023年。基金行业发展二十周年之际,业内对于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问题浮出水面。在这个环境下,2019年监管开始审批新型的浮动管理费基金,探索通过浮动管理费方式来处理行业顽疾。

  借鉴历史教训,监管规范了这批基金的产品形态和浮动管理费计提方式:以一年以上最短持有期型权益基金为主,均采用逐笔计提法,即客户赎回时,如果其投资收益超越绝对收益率数值,则对超出部分计提20%左右业绩酬劳。

  这种计费方式就绝对收益目标产品而言有其合理性,符合产品定位,同时能够较好地照顾投资人的心理。但如运用到相对收益产品上,则难以达到奖优罚劣的效果,更多是看天吃饭。股市跌时,即便基金跑出了相对收益,也无法得到业绩酬劳。股市好时,即便基金跑输指数,还是能收到业绩酬劳。另外,股市表现比较好时,基金公司就能收到浮动管理费,这种对于β收费的做法就不尽合理了。

  针对以上两个阶段发行的浮动管理费基金的业绩分析发现,拉长时间看,这些浮动管理费基金是跑输于基金指数的。这可能与不正确的浮动管理费计提机制有关系。因为这些基金的固定费率并未明显降低,但在业绩好的时候收走了业绩酬劳,业绩差的时候却并没有回补,最终造成长期业绩不如固定管理费基金。当然,这个现象也有可能存在是基金经理个体不同造成的统计偏差。

  但基金产品在设计浮动管理费条款时,的确需要考虑降低固定管理费水平或考虑回补机制,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这里有一个敏感的问题,固定费率需要多低才合适?如过高,则没有啥意义。如过低,则基金公司没有动力。

浮动管理费基金收益率-对应基金指数收益率1defcfd059264bd68f7c92a80ffbc735.png

截至2024/5/14,剔除了2023年下半年发行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处于建仓期,业绩不具备代表性。对应基金指数为wind编制的等权重基金指数。

  第叁高峰期是2023年下半年直到今天。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方案》发布之机,监管推动发行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在计提机制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是,只有赚取了“绝对收益+相对收益”,基金公司才能计提业绩酬劳,从而对基金公司“奖优罚劣”,同时兼顾了投资者体验。说白了,只有当基金产品收益超越绝对收益率目标并且超越基准指数时,才能对超过部分计提业绩酬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创新点:1.为了展现基金公司更大的负担负责,如果三年的封闭运作期内收益为负,则将固定管理费的一定比例将回补到产品净值中。2.为了避免基金经理过度承担风险、博取高额业绩酬劳,规定了业绩酬劳计提的上限,通常不高于年化1%。3.为了避免基金公司短时间冲业绩,主要发行的是三年定开型产品,以三年为维度进行考核、计提业绩基准。

  这种“绝对+相对”的浮动费率模式,比较适合相对收益目标的产品,它真正将买卖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一起。这种模式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基金公司/渠道需要顾及到投资人的绝对收益,所以在市场高点,不再有激动去忽悠客户购买。又因为需要跑赢基准才能获取业绩酬劳,所以基金公司将有充分的动力去做出相对收益。

  但如果这种模式如要推广普及到高频开放产品中,基金公司、渠道和基金经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要实现绝对收益,要求基金公司和渠道能够守得住底线,坚持低点推产品、高点时抑制住规模激动,为投资者获得绝对收益而努力。要实现相对收益,需要基金经理在投资能力上不断精进。两相结合,基金公司和渠道才能在浮动管理费上有所斩获。

  但其中的艰辛,何其大也!因为涉及到财富管理端的销售模式的变革,难上加难。

  03

  浮动管理费的在国内的试点,虽然暂时成果有限,但仍然值得期待。美国资本市场长期牛市,而日本、欧洲等国家则可以通过全球配置提升产品收益,可能造成 老百姓 、财富管理机构对费率不够敏感。但我国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缺乏挣钱效应,买卖双方利益冲突明显,固定费率的不得人心性就会凸显出来。更关键的是,我们的金融体制更具有人民性,监管高度重视投资者与机构的利益一致性问题。因此,生在淮北的枳,在淮南是有可能成为橘的。

  要处理“基民不挣钱、基金公司挣钱”的问题,除了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与规模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方式也可以商酌。基金的运营成本其实不会随着规模增加而线性增加,因此基金规模越大,管理费率可以越低,从而抑制基金公司的规模激动。有的基金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持有期越长则管理费越低,这也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动作再顶级,也木有初心重要。

  浮动管理费的真正普及,要处理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初心问题。有的基金公司以系统改造难度较大为由,不愿意将“绝对+相对”模式推广运用到高频开放产品中。要知道,系统改造的难度再大,也大不过利益格局的改变。真正难的是,甭管是基金公司还是渠道,都缺乏动力。只有当这些机构真正愿意“刀刃向内”,事情才能迎来真实的转机。

  难而正确的事情,难在利他,正确的也在于利他。资管行业的共识是持有人利益优先,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凤毛麟角。甭管是浮动费率设计,还是销售模式的调整,都是表面的“动作”而已。有没有操纵有人利益放在优先位置的初心,才是问题的关键。

  要从本质处理问题,还是需要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方,切实践行金融的人民性。应该将机构的利益与 老百姓 的利益尽量靠近,而不是割裂甚至对峙。财富管理机构,需要转型买方投顾。资产管理机构,需要站在投资者一边,将产品业绩和投资者收益作为终极追求。

  行业实现长久的发展,需要让普通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切实提升 老百姓 的获得感。

  这就是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难而正确的事。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2【中国奥园】中国奥园创始人郭梓文让位,45岁中东学霸接任集团主席
2024-9-21【原始股】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消费者 - 谨防-原始股-骗局
2024-9-22【投资者】六大公募基金经理解读四季度A股 - 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 四季度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2024-9-22【红塔红土】又有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同日离任 - 什么情况?
2024-9-21【路畅科技】等了1年8个月!重组突然落空 投资者有意见!说明会-拷问-公司高管
2024-9-21【中国奥园】官宣!中东土豪,大动作
2024-9-20【*ST宁科】公司快评︱负面缠身 *ST宁科股价为啥还能走出-地天板-?
2024-9-21【基金公司】注销!
2024-9-21【私募基金】刚刚!最高法发声!依法打击欺诈行为 - 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2024-9-21【资本市场】最高法 - 依法打击资本市场欺诈行为 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 相关资讯专题
中国奥园】  【Multi】  【Gold】  【战略投资者】  【郭梓文】  【创始人】  【原始股】  【消费者】  【金融监管局】  【基金经理】  【红塔红土】  【红塔证券】  【总经理】  【董事长】  【基金公司】  【路畅科技】  【中联高机】  【MultiGold】  【Alobeidli】  【*ST宁科】  【中科新材】  【地天板】  【基本面】  【基金销售】  【私募基金】  【投资者保护】  【资本市场】  【人民法院】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