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 信息资讯 > 海报观察 -嘉峪关选调生离职-事件引争议 专家 - 青年就业要多一份理性
【选调生】海报观察 -嘉峪关选调生离职-事件引争议 专家 - 青年就业要多一份理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5 5:36:24    文章分类:信息资讯   
专题:选调生】 【毕业生

  “嘉峪关就是落伍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

  最近,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公开文章里,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的不满,由此引发舆论热议。经当地回应,目前这位研究生已经离职。武汉大学也表示,对此事件对嘉峪关引发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事件至此告一段落,有网友加以谴责,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

  结业季已经来临,新的一批结业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面对择业就业的关键选择,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几位在职选调生和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代青年“上岸”的目的和意义。

  选调生要做好面对基层的心理准备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选调生,总要有一个理由,个人情怀也好,或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甭管是啥原因,总要想明白了再做选择。”四年前,彭宇(化名)在研究生结业后考上了北方某城市的选调生,目前在一个小镇上工作,工作地点距离彭宇家乡有500多公里。

  选调生制度由来已久。每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结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 和县 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职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普通类选调生正式录用后,由各省辖市党委组织部结合工作需要,统筹分配到各县(市、区)工作。因此就可能发生像顾某这样,工作地点其实不符合个人预期的情景。

  在彭宇看来,大部分选调生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像顾某同样的境遇。分配的工作地点不在预期之内,或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个人身份的转变,解决这些问题的确需要一些时间。

  “除了自我状态的调试以外,我认为做好职业规划很关键,自己究竟是适合自由一些的职业还是稳定的工作,个人要考虑明白,再决定选择哪条路。”彭宇称。

  李新(化名)在和记者的交流中则是更加直白地讲出了基层工作的难点。“基层的环境和条件原本就是复杂的。既然选择了加入选调生的队伍,这些问题应该提前考量到。”

  李新在2023年顺畅考取了某县级市一街道服务处的选调生,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在李新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且乐在其中。

  “就目前来讲,我对我的工作环境是比较满意的,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会重点培养新人。虽然有一些工作负担,可是习惯了工作节奏以后,也就没有啥不适应的地方了。”

  李新认为,选调生的工作思维就是要从基层动身,如果没有做好面对基层的心理准备,一定会感受到重重阻力。

  谈到选调生的工作,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结业生,不能只是教育他们要积极适应基层工作环境,而需要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在基层工作,做好在基层就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可通过实习快速确认工作意向

  根据此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称,2024届结业生就业偏好继续求稳,就业选择更加务实。调研显示,2024届求职结业生中,51%认为“稳定最重要”,与去年相比,认为“稳定最重要”的比率提升10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国家机关的工作岗位都被称为“铁饭碗”。所谓“铁饭碗”,职位稳固,收入稳定。考公、考编、考选调等成为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主要渠道。

  和顾某一样,结业以后一头扎进公考的学生有很多。《报告》数据显示,2024届求职结业生中,希望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占比14.7%,较去年有所增长。

  作为曾经公考大军中的一员,彭宇考取选调生,一路走来皆有迹可循。他表示,自己在研究生结业前参加了很多实习工作,尤其是在和自己专业对口的机关单位实习了很长一段时期。

  “通过长期的实习,我对于机关单位的运行是比较了解的。自身也有志于投身其中,再加上考虑抵家庭情况,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决定走上选调生的岗位。”

  彭宇反复强调了实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实习是快速了解工作内容和确认自己工作意向的可靠方法。

  “也不必执着公考或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可以先实习试试。找活干关键是要找到兴趣在哪里,有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往前走。不然就像顾某一样,都没有完全了解清楚自己的求职意向,就直接被动地进入选调生的工作,肯定是行不通的。”

  熊丙奇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很多大学结业生没有理性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而盲目加入考研大军、考公大军,报考选调生等。“顾某的经历恰恰是在启示大学结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要多一份理性。”

  教育部强调引导结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我国向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助等政策,强化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这时,青年人工作岗位观的培养也得到高度重视。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于5月至8月开展2024届高校结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重点提到了引导结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行动提出,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形势政策讲座、党团组织活动、带生访企等形式,引导结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通顺结业生沟通反馈渠道,高度关注结业生就业进展和求职诉求。

   北京市 团校特约研究员、中共 北京市 委党校副教授张曙光曾公开发文,探讨当下青年应培养怎样的择业观。其表示,青年人要理性选择职业。一是要避免虚荣心和幻想这些主观层面的干扰,二是要客观分析社会关系和个人能力的现实条件。

  张曙光表示,一个人的专业技能不管多么出色,如果没有对社会的贡献,那他即便是富有才干的人也不是卓越的人。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职业选择时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