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六条”发布后,一时之间并购重组热潮席卷了整个A股。很多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并购计划,“蛇吞象”式并购、跨界并购等现象漫山遍野,并购重组概念股的 势头也一片火热。
但近期,有一些上市公司却选择了退场。
11月14日晚间, 世茂能源 发布公告称,由于交易各方对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原定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宣告终止。
三天前, 世茂能源 才刚刚发布重组计划,拟收购南通詹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詹鼎科技”)很多于58.07%的股权。
11月15日, 世茂能源 复牌跌停,收盘价为18.69元。
跨界收购
具体来看, 世茂能源 此前宣布,公司规画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南通詹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詹鼎科技”)很多于58.07%的股权,詹鼎科技估值不高于12亿元人民币,最终收购比例及具体收购价格需在尽职调查及评估后确定。
由于詹鼎科技的估值及定价尚未最终确定, 世茂能源 预计上述交易有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需要强调的是, 世茂能源 此次收购为跨界收购,公司原先计划获得詹鼎科技控股权,以此打开公司的第贰增长曲线。
记者了解到,詹鼎科技专注于氟流体的技术开发和应用,主要生产氟橡胶、氟化液等产品,服务于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等高科技行业企业,产品已出口亚洲、东南亚、北美洲等十几个国家,致力于成为半导体市场电子级材料的一级供货商。
而 世茂能源 是以生活废弃垃圾和燃煤为主要原材料的热电联产企业,主要产品是蒸汽和电力,为客户提供工业用蒸汽并发电上网。
规画资产重组的背后,是 世茂能源 业绩承压。2023年, 世茂能源 净利迎来上市后第壹次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也增收不增利。
记者了解到, 世茂能源 于2021年7月上市。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 世茂能源 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95亿元、4.42亿元、3.61亿元人民币,归母净收入分别约为1.75亿元、2.06亿元、1.88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和净收入均出现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 世茂能源 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2.38%;对应实现归母净收入约为1.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3%,净利继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组消息发布前,公司股票价格已明显上涨。
数据显示,11月1日,公司股票价格突然涨停,当日成交金额1.6亿元人民币。11月4日-8日,公司单日成交金额也均在亿元以上。经统计,11月1日至11月8日停牌前, 世茂能源 股票价格上上涨幅度度逾三成。
多家公司终止重组
IPO日报发现,公司在宣布并购的一天后,就收到了上海证交所的监察管理函。
11月12日,上海证交所就 世茂能源 规画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下发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含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顶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有市场人士指出, 世茂能源 此次收购为跨界收购,或受到监管层的关键关注。
11月1日,上海证交所发布的《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提到,为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合规规画推进并购重组,此次并购重组案例汇编还专门选取了“内幕交易防控不妥”“标的企业财务作假”“蹭热点式重组炒作股票价格”“盲目跨界标的失控”等4种负面类型对应的12个案例。
上海证交所表示,“上述案例的选取旨在提醒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进程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警惕相关风险,体现了一线监管在鼓励上市公司规范、有效实施高质量并购重组的同时,始终对各类‘借重组之名、行套利之实’的不妥并购交易高度关注、从严监管的鲜明导向。”
其实,近期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终止重组事项,如 瑞泰科技 、 凯瑞德 、 盈方微 、莫高股份等。
细究这些公司终止重组的原因,有合规层面的,也有市场层面的。
如 盈方微 公告称,因本次重组相关方的有关人员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立案告知书》,目前尚未结案。经公司与交易各相关方友好协商并认真研究论证,决定终止本次重组事项。
另外, 瑞泰科技 表示,由于同业竞争问题的有效解决存在障碍,经审慎研究分析并经各方商量,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终止规画重组事项。
凯瑞德 表示,交易双方针对现阶段市场环境及交易核心条款进行了审慎研究和探讨,经协商一致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而莫高股份表示,鉴于本次交易事项自规画以来市场环境已较规画之初发生较大变化,交易各方就付款方式、交易对价、业绩承诺等交易方案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但令人困惑的是,莫高股份披露重组的时间为8月29日,到10月26日终止重组时,只过去了两个月。市场环境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这四个终止重组的案例中,莫高股份、 凯瑞德 从第壹次披露到终止仅耗时约两个月,过程较短; 盈方微 耗时近一年; 瑞泰科技 则耗时较为漫长,从2020 年启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021年5月上会被否,同月宣布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到现在终止重组,前后耗费了4年多。
这些终止的重组案例,结合近期发布的相关政策,并购重组的指向逐渐明朗。监管层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高质量并购做大做强,同时,规范水平相对较差、交易执行能力较弱的“壳公司”盲目跨界并购交易。“借重组之名、行套利之实”的并购,所面临的仍然是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