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爆款扎堆却赚不了钱!定制剧利润不及银行理财?剧集公司困境何解…
【银行理财】爆款扎堆却赚不了钱!定制剧利润不及银行理财?剧集公司困境何解…
浏览次数:【173】  发布日期:2023-9-18 15:20:32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银行理财
 

  “目前几大视频平台,整体回款都比较慢,有可能你一个项目都播完了,钱只拿到了50%。”某知名剧集公司高管谭超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吐槽道。

  “现在整个市场,谁经得起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钱财等待,光这种拖欠的钱,就有可能把公司拖垮。”谭超说。

  今年以来,影视市场快速回暖,电影票房水涨船高。剧集方面,从上半年的《狂飙》、《漫长的季节》到最近的《长相思》、《莲花楼》,豆瓣网评分8.0上下的爆款剧几乎一部接一部,热搜上永久不缺新剧的话题。

  但上市公司半年报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和业绩普增的电影公司不同,上半年,A股和港股主要剧集公司业绩普遍欠安,部分企业利润下滑超过50%,亏损在业内较为普遍。市场火热,剧集公司却挣不到钱,问题出在哪里?

  业绩欠安

  “如今是剧集比电影更难做。电影如果选题和制作没问题,效益可观。你能想象有导演去年还在写网剧,今年就是30亿+票房电影项目的操盘者么?”先后干过电影和剧集创作的资深从业者李林对记者感叹道。

  同属影视行业,电影院线和剧集公司上半年交出了判然不一样的成绩单。受益于市场回暖,从事电影制作及放映的企业上半年业绩普遍大涨。而以网剧、电视剧制作为主的剧集公司,上半年经营状况却普遍下滑。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上半年,A股、港股10多家主要剧集公司中,仅有 慈文传媒 、力天影业等少数几家收入实现增长。利润方面也增长乏力,上半年仍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深陷亏损,部分企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景。

  以港股上市剧集企业稻草熊娱乐为例。上半年稻草熊娱乐收入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只降低了0.3%,但其利润从2022年同期的7330万元降低至390万元人民币,降幅达94.7%。公司将收入的下滑归因于行业的降本增效,视频平台采购预算下滑。

  A股公司中, 百纳千成唐德影视 等公司上半年均为亏损状态。 百纳千成 上半年收入1.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34%,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3605万元人民币,经营资金流也由正转负。

  公司称,收入及利润下滑主要是受项目制作周期及排播影响,部分储蓄项目未达到收入确认时点和新业务投入增加所致。

  “现在整体上电视剧比较难做,利润也薄。像平台的定制剧可能只有8%-10%的 利润,把宣发还有一些超支等各种损耗算下来,可能还没有银行理财多。”李林对记者说。

  过“紧日子”

  近年来,剧集市场发生明显变革。表面看只是播出平台从电视台转向了视频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是制作方式、发行方式、采购制度的变化,这些都给剧集企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制作。近年来,剧集的生产制作从以影视公司为方向,转向以视频平台为方向。视频平台成为最大的内容生产方,由其主导的定制剧占比越来越高。

  而视频平台在降本增效这一核心原则下,给定制剧留下的收益空间其实不高,多家A股剧集公司曾提到定制剧毛利率较低问题。

  “从市场的视角来讲,如今的剧集市场产业链是割裂的。目前所谓的爆款剧,大部分都是各个平台的自制剧,剧集公司只是承制而已,只能拿到一点承制费,没啥利润,业绩自然就下滑。”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知名导演尤小刚对记者表示。

  据尤小刚介绍,一般来讲,平台可能会给制作公司留10%-15%的收益空间,但其实可能达不到这一比例。谭超也对记者说,定制剧的收益空间基本在10%~20%之间,相比版权剧,盈利空间相对较低。

  (稻草熊娱乐此前公布的定制剧毛利率约16.7%)

  除了利润低,定制剧更像是剧集公司和平台的“干完就撒手不管,一锤子买卖”。即便某部剧成为爆款,作为纯粹的制作方,剧集公司也与之无缘。

  过去,剧集公司依靠二轮播映、IP授权、衍生品开发等仍可获得利润,但如今这条路逐渐被堵上,像乐视一样依靠一部《甄嬛传》“续命”的故事,几乎很难再发生。

  定制剧之外,版权剧的市场空间并未完全消失。目前视频平台也对外采购部分作品,但这部分投入正在逐年下滑。从爱奇艺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其内容投入逐年削减。2022年全年,爱奇艺内容成本165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降低了20%。

  稻草熊娱乐就在半年报中直言,行业降本增效的 势头,使得各类播出平台压缩采购剧集的预算,造成其单部剧集收入下降。

  市场的变化给谭超造成的冲击也是剧烈的,“前阵子有个剧,卖给平台的价钱低到超乎想象。当然这属于个例,不然大家可能都没法做了。”

  平台投入减少、价格降低的同时,付款周期也变慢了。“有些爆款剧播出了,先不谈赚没挣到钱,可能钱都都不一定能收回来。目前几大视频平台,整体回款都比较慢,有可能你一个项目都播完了,钱只拿到了50%。”谭超吐槽道。

  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叠加下,剧集公司对于投资动辄过亿的版权剧,动力越来越弱。从各大剧集公司的内容产出来看,虽然头部企业每年仍有一些内容规划,但仍在坚守版权剧的企业已然不多。

  选择不多

  其实,即便定制剧利润微薄,但当前摆在剧集公司面前的,可能其实不是一道选择题。做定制剧还是版权剧,决定权已不在剧集公司手中。

  谭超举了个例子,“以往市场比较好的情景下,如果一位知名编剧有个已经开发完毕的剧本,他可以自己去谈演员开拍,做完之后直接卖给平台。再不济可以跟平台谈一谈做定制剧,拿到定制剧合约后,找钱也是非常容易的。”

  “可是现在视频平台定制剧也木有那么容易过会。光有剧本平台可能觉得你搞不定,可能还要看你的主创团队、制作公司的能力。”谭超表示,定制剧的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卷”,要求越来越高。

  的确,去年以来,一些以承接定制剧快速成长起来的影视公司,定制剧收入也达到了瓶颈。如早在2017年就开始承接定制剧业务的稻草熊娱乐,曾将该业务视为公司的核心增长点。但经过2020年、2021年的高速增长后,2022年稻草熊娱乐定制剧业务收入已由上年度的5.4亿元下滑至4.96亿元人民币。

  “现在定制剧的空间也很小了,如此多的影视公司,平台的切实需求就那么多,不会所有公司都来给平台生产定制剧。而且平台还有一些项目是自制,也轮不到其它企业。”谭超表示。

  李林也对记者说,平台选择定制剧项目的合作方,多以以往有过合作、关系相对密切的企业为主,其次才会考虑其它企业。当然,除了被动承接平台定制项目外,剧集企业也可以主动与平台“绑定”。

  李林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定制剧分为两种,一种是视频平台的项目交给剧集公司承制;另一种是企业的项目,视频平台过会后成为定制剧。“该类剧其实剧集企业前期投入已经很多了,做成平台定制剧,主要还是为了保发行。”

  虽然定制剧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定制剧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相对稳定了内容输出,也为长期亏损的视频平台找到了减亏、盈利的方向。

  尤小刚认为,定制剧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其实不是坏事。“4大视频平台经过十年的培育,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子。其实市场正是依靠自制剧撑了这么几年,因为电视台已经没有钱买剧了,所以自制剧无可非议,而且自制剧的质量正在迅速提高。”

  新模式

  面对市场变化和经营困境,剧集公司其实不是视而不见。从半年报来看,各上市剧集公司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经营。

  如 欢瑞世纪 表示,公司持续推进制作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建立与主创良好的合作机制,搭建数字化、工业化的内容制作体系,保证持续产出高品质项目。 百纳千成 提到,公司通过强化预售、定制管理、主控精细化制片等措施,控制风险、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作为全国电视剧(网络剧)行业机构,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下称“协会”)也在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在行业内的应用,以改变行业现状。去年7月,协会发出通知,拟构建南海平台电视剧(网络剧)新市场。

  据了解,该平台是以首轮电视剧(网络剧)为主要流传内容的数字化全媒体集发平台。与视频平台付费采购播出模式不同,“南海平台”新剧将在电视、网络、短视频等全媒体渠道中播出,根据观众点击付费、广告播出等收入情况,定期向制作机构进行分配。

  在协会构想中,“南海平台”直接与用户对接,利用 区块链 技术,剧集的收费和点播将公开透明;制作机构也可了解观众对剧集的反应。

  协会通知中提到,“创作者再也不用受制于(视频)平台约束,也不用受制于流量明星高片酬、短工期等影响,可以回归到电视剧创作的正常状态”。

  “我认为当整个市场已经起不到良性循环作用的时候,就需要用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机制,来帮助市场完成重组。”尤小刚说,区别于现有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制,“南海平台”新剧上线早期采用付费观看,且价格很低;窗口期后回归以往的宣传广告制,免费观看,将发生良好效益。

  据尤小刚介绍,目前“南海平台”技术模式已经完成,正在验收阶段。内容方面,已经有14部“开局戏”将在“南海平台”首发,平台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线。

  不过,新平台的上线和推广、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在多大水平上改变剧集行业生态,也需要时间验证。而对当前的很多剧集公司而言,如何生活下去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对影视公司而言,目前比较正确的思路还是从内容上突破。如果能把内容做好,超过其它同行,就有生存的机会。”谭超说。

  谭超同时认为,作为行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视频平台也不应一味压缩内容投入。“现在平台对内容投入压缩比较厉害,每年就押几部爆款,这种方式肯定是不对的。”

  “视频平台的意义就是要集聚大量内容,国内有如此多的观众,却养不起几个视频平台,归根结柢还是因为平台无法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无法对用户形成长期的吸引力。”谭超说。

  (应受访者要求,谭超、李林为化名)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4【理财夜市】-花样-抢市场!理财夜市抽奖、AI再升级 业内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重新站上31.5万亿
2024-9-13【年化收益率】理财档案 - 银行理财业绩-粉饰-有套路 如何破?
2024-9-11【银行理财】向-新-而行 银行理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
2024-9-5【年化收益率】有银行理财产品营销-钻空子-被监管通报
2024-9-4【张旭阳】二十周年再出发!光大银行张旭阳 - 银行理财要做能力圈范围内的事
 ● 相关资讯专题
理财夜市】  【下半年】  【年化收益率】  【理财产品】  【投资者】  【银行理财】  【实体经济】  【银行理财子公司】  【银行理财产品】  【钻空子】  【张旭阳】  【光大银行】  【财富管理】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