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追寻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故事 - 创新治理模式 共护-中华水塔-
【中华水塔】追寻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故事 - 创新治理模式 共护-中华水塔-
浏览次数:【680】  发布日期:2023-10-4 17:46:3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中华水塔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两年前的10月,我国第壹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包含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五个国家公园。两年过后,国家公园发生了啥样的喜人变化?国庆节前夕,羊城晚报记者跟随公益调研队伍深入三江源,以黄河源为样本一探国家公园生态的现状和背后的故事。

  “中华水塔”

  社会关注热度持续提升

  三江源又被称为“中华水塔”。黄河源头与长江、澜沧江起源地共19.0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组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它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全国首批设立且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今年,关于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消息利好消息接踵而来,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个国家公园被社会关注的热度。

  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5月17日, 广汽集团 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社会价值/ESG报告,宣布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环保项目。这也是国内产业界罕有的和国家公园合作的公益性项目。

  8月19日,在第贰届国家公园论坛上,国家林草局表示,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

  生态保护

  生态管护员默默地付出

  国庆节前夕,记者跟随广汽爱随行公益团队从珠江之滨动身,跨越2600多公里来到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江的源头,深入探寻这片神秘之地。

  黄河之水天上来。行进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黄河源腹地,只见数百个湖泊组成的源区如 蓝宝石 一般,毫无黄河之“黄”。扎陵湖和鄂陵湖生物多样,生气蓬勃。

  黄河源区国家公园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韩常鹏对记者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黄河源园区面积广大,其中就包含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两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涉及 玛多县 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共19个行政村、2687户7411人。这里有多达50多种的野生动物,其中还有一批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生态的完好,离不开不计其数的生态管护员在背后的默默守护。面对这么广大的区域,管护任务非常艰巨。目前重点保护的包含黄河源区冰川雪山、高海拔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还要强化高原兽类、珍稀鸟类和特有鱼类种质资源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也要兼顾对黑土滩、沙化地及水土流失区的修复。另外,还要协助社会公众开展黄河探源和自然生态体验,展现高原千湖景观,近距离观览野生动物、黄河文化和藏民族历史文化,体验藏族传统生活和民族风情。

  沿着黄河源的土路,茫茫大地上,可以看到用铁网简单围起来的草地,这些都是2019年开始人工修复出来的新植被。它们是逐渐用免耕机种植起来的披肩草等草类。一年仅仅有夏天两个月时间可以种草,由于封育起来不让牛羊进入,草原也在一点点走向恢复。

  今年8月19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有七个团队和五名个人获得了表彰,其中就有黄河源园区管委会黄河乡生态管护站八级管护员加羊多杰。加羊多杰说,管护员的家都在附近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不管条件多恶劣都坚守岗位,至于口粮,也就是自带的糌粑和一些干肉。

  记者看到,以一顶蓝色救灾帐篷作为值班点,一辆微型皮卡,不到十名的藏族牧民,组成了一个小组,负责广大区域的管护工作。加羊多杰说,管护人员按不一样的区域开展各项工作,分成了好几队。有土路能走的,靠摩托车或马匹去,没路的湿地,就得徒步爬山。管护员在普遍4300米以上的高原严重缺氧的情景下,每月至少在山里徒步两三百千米,多的一年就达到几千公里。

  尽管条件艰苦,但很多管护员表示,自己对这份工作感到非常自豪。一位管护员这样记录:“我们常年驻守在黄河源头深处这个家里,默默与寂寞为伴,守护着妈妈河的宁静和美丽。”

  原野较量

  生态与生计的艰辛均衡

  韩常鹏说,藏野驴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通过十多年的保护,在 玛多县 范围内大概已经有2万多头,作为黄河源园区的承载能力基本上也是饱和了。

  保护动物不是越多越好么?韩常鹏说,一只藏野驴一天的食草量相当于5只羊的,大概20公斤的草量,按 玛多县 全县的牲畜量来看, 老百姓 的家畜,再加上野驴、藏原羚、盘羊,就差不多饱和了,再多对于草原植被来说就难以承受了。

  为了让野生动物有充分的空间和食物来源,保护原生态的食物链,就得防止过度放牧。例如说一家现在养了100只羊,这家的草场之前能承载。可是野生动物增加了以后,草场就承载不了100只羊了,所以保护站就鼓励这家的牲畜减少到80只-60只,并给予资金补偿。

  藏原羚等食草动物,在地面上的草吃不到时,就会用蹄子把地面刨开后,啃食地下的草根。草根被啃食了,第贰年就不发芽了,草就无法生长。对此,保护站每年会购买一些青干草,作为草食动物越冬的饲料,在冬季大地食物匮乏的时候进行投放。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黑土滩的治理中,为了不让过量繁殖的鼠兔破坏植被,管护人员还会在鼠兔集中的地方建鸟窝,吸引鼠兔的天敌——大鵟过来安窝。这群人造鸟窝成了草原上的一道连续的风景线,也以生物链的平衡原理抑制了鼠兔之患。

  制度建设

  “六位一体”施展管护作用

  韩常鹏说,当前,黄河源园区内外3142名生态管护员转化成了网络管理员,具备了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六项职能。“六位一体”机制,把生态管护员的作用施展到最大化。此举也增进群众增收与创新社会治理同步共进,在推进牧民从单一的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发生活良性循环转变上,也开启了社会治理新模式。

  具体而言,县级组建生态保护站,指导乡镇保护管理站做好生态管护员管理。组建黄河乡、玛查理镇、扎陵湖乡3个乡(镇)保护管理站。根据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护的要求,落实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全县设置生态公益岗位管护员3142名,园区内设置生态公益岗位管护员2559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2户,园区内实现“户均一岗”全覆盖的目标。

  这样一来,牧民群众由以往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之中。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稳定增加家庭收入,切实感受到生态保护造成的好处。生态管护员设置后,积极举报园区内外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有效确保了园区内外草原、湿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安全。

  记者了解到,网格管理员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人民币,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制度,让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之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还筹措资金,为基层生态保护站和生态管护员配发了一批皮卡、摩托车、野外监测设备等巡护装备,有效提升了基层生态保护能力。前些年,来自广东的传祺就给保护站捐献了20台SUV,结果一台车几年时间就跑了50万千米,对当地生态巡护起到了极大作用。为实现生态管护员精细化管理,当地还结合大 数据中心 、生态之窗等科技支撑平台,正在积极研发一体化监测系统。

  韩常鹏表示,目前全面实现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31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人民币,解决了牧民收入来源单一等现实问题,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国家公园建设的红利,成了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现实举措。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