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沈阳起势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重塑东北产业振兴 -20年·20城-一线调研
【沈阳机床】沈阳起势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重塑东北产业振兴 -20年·20城-一线调研
浏览次数:【809】  发布日期:2023-10-19 21:27:4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沈阳机床】 【沈鼓集团】 【自主可控
 

  14年前的2009年5月17日12时59分,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炼钢厂房的5吨电炉,封炉炼了最后一炉钢。

  火红的钢水注满钢锭模,浇铸成一行凝聚了70多年岁月苍莽的文字:铁西·NHI·北方重工。随后的一天,有“中国重机工业摇篮”之称的北方重工集团老厂区正式停产,迁至铁西区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沈阳市 铁西区,是我国在“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支持和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基地,曾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几百个第壹。但在上世纪末,这座老工业基地陷入空前绝后的困境,铁西区的国有企业9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3万产业工人下岗。

  经过“东搬西建”,如今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16号、16号甲、17甲1号,分别坐落着北方重工、沈鼓集团、 沈阳机床 。三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链主企业形成的这个肩并肩、面对面的三角形布局,既让人瞬间回想起沈阳“共和国装备部”的昔日荣光,也蕴藏着这座城市再度起跳摸高的雄心和潜力。

  2023年是 辽宁省 和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今年第壹季度,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首位;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沈阳以GDP增速6.6%位列副省级城市第壹方阵。作为东北经济的“排头兵”,这也是沈阳连续五个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也是 东北振兴 战略实施20周年,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又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益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城市兴以产业兴为根基。作为东北第贰大经济城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的沈阳,显得更有底气抓住这三大机遇,乘势而起。

  高科技自立自强下的机遇

  “沈阳的优势在哪儿?在特别扎实的工业基础,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基础。” 沈阳市 工信局副局长郑大治说,这也是沈阳的重要辨识度。同时,沈阳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有一大批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积累,更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赶超先进。

  第壹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沈阳制造业人才积累放眼全国也极具竞争力。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沈阳制造业上市企业本科及以上人才占比(45.7%)位列第叁,仅次于武汉、北京。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成为产业安全的务必,以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

  高端装备产业恰是沈阳的核心优势产业之一,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备、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较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较强,成为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阶段,提升沈阳产业能级和城市能级的一大推手。

  2022年,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1.1%。主要细分中行业通用装备产业、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产业、 机器人 产业增速分别达到5%、38.8%、5%。

  这时,沈阳多家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已经完成破产重组、司法重整、混改等改革,正在加快高端化转型,这也为沈阳再起跳注入了新动能。

   沈阳机床 是新中国第壹枚金属国徽、第壹台普通车床、第壹台摇臂钻床、第壹台卧式镗床、第壹台数控车床等多个“第壹”的诞生地。2019年, 沈阳机床 司法重整,引入央企通用技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2022年实现结束亏损实现盈利。

   沈阳机床 战略和运营部部长董凌云对第壹财经表示, 沈阳机床 如今的定位是要成为引领技术发展的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企业。“为啥把技术放在第壹位?作为 工业母机 ,我国高端机床进口比重仍较大,这已经不是一个市场问题了,而是技术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也是机床生产大国,但市场集中度低,低端过剩内卷,高端受制于人。

  为推进高端化转型, 沈阳机床 制定了2021年~2027年技改项目计划,根据“补短板、上水平、自武装”三步走战略,全面提升制造能力和水平。“机床产品的一个核心就是加工精度的稳定性,设备长期加工精度不稳定,会造成加工产品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董凌云说。

  过去一年, 沈阳机床 组建科研攻关小组35个,攻克高端数控机床设计制造等1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11.9%。今年6月, 沈阳机床 牵头3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同组建了“ 辽宁省 工业母机 创新中心”,并于8月份在 沈阳机床 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的成立旨在解决 工业母机 整机和功能部件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加快实现 工业母机 自主可控。

  2019年完成改革的不只 沈阳机床 。当年,被誉为“中国重机工业的摇篮”的北方重工,也完成了司法重整和混改,成为辽宁 方大集团 旗下一家大型跨国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今年,包含世界最大5500mm剪切线、首台国产全断面钾盐矿掘采机、世界最大跨距桥式刮板取料机等相继在北方重工问世。

  还是在2019年,沈鼓集团被并入国家混改试点,并于2022年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国家先进制造业二期基金持股39.13%,同步扩大员工持股比例到9.35%。混改完成后,沈鼓集团成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年,沈阳国资国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取得重大进展,182户“僵尸企业”处置完毕,342户市属厂办大集体改革如期完成。

  沈鼓集团是我国第壹家专业风机制造厂,主要为能源与化工领域重大工程提供大型离心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泵等“工业心脏”装备,是我国唯一一家在能源与化工核心动设备所有细分市场领域,能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技的企业。

  3月15日,沈鼓集团为裕龙石化设计制造的中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试运转合格后发往用户现场,并将于2024年投入生产。该机组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复杂、工艺水平最高的国产化超大型乙烯“三机”。

  一套乙烯装置中期望的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三套机组并称为乙烯“三机”,技术水平被称为石化装备制造的“珠穆朗玛峰”。“目前能制造150万吨以上的也就4个国家,中国就是沈鼓。”站在沈鼓集团的转子车间里,相关责任人对记者说,他们正在研制180万吨/年乙烯“三机”,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能力。

  目前,沈鼓集团还具备了140万吨PTA、2000万吨炼油、 天然气 长输管线、15万空分、300MW空气 储能 、大型航空试验风洞等装置用压缩机组,和国和一号、华龙一号核主泵等重大装备的研制能力。

  郑大治说,通用技术 沈阳机床 、三一重装、沈鼓集团、北方重工、特变沈变、沈阳新松、中车沈车等头部企业成功研制了百万吨乙烯装置用压缩机、百万伏级输变电设备、五坐标双龙门数控加工中心等重大技术装备,使 沈阳市 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骨干力量,也成为拉动沈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加速从首台套到应用、量产

  对于高端装备而言,研制突破之后的应用、量产,是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跃。

  盾构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装备,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但盾构机的主轴承,是此前唯一未国产化的核心关键部件。

  2020年2月,中科院C类先导专项——“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获批成立。先导专项盾构机主轴承研制技术总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胡小强对第壹财经回忆道:“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调研,走了十几个省份,调研了30家企业。第壹是了解国内现状,我们为啥做不了?第贰是了解进口产品的情景,用得怎么样,有啥问题?第叁是产业链匹配度如何?”经过这番调研,他们得出三点结论:技术很难,链条很难,风险很高。

  由于大型盾构机在掘进进程中只能前进,不能倒退,主轴承一旦失效,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作为盾构机刀盘驱动全面的核心关键部件,主轴承务必有高承载能力和高可靠性,这既要求轴承钢要高纯净、高均质、高强韧、高耐磨,也对主轴承成套设计、加工精度、润滑脂油等提出很高要求。

  “从技术层面看,首先是材料问题,我们没有现成材料;其次是关键零件加工精度问题,我们当时不具备这个能力。”胡小强说。

  破题的思路是,从材料动身,贯通技术链。研究团队最终开发出“低氧稀土钢”关键技术,同时又解决了精密加工、成套设计中的12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最终研制出了盾构机主轴承。

  可是,主轴承的试错成本巨大,企业敢不敢用?“从研到用,这个环节最难,但这个环节太重要了,务必要通过应用考核评价来看产品行不行。”胡小强说,要给重大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机会,而沈阳,给了这个时机。

  去年,由 沈阳市 牵头,召集了相关部门、沈阳地铁、北方重工、保险公司等现场办公,把政产学研用的链条组织起来,确定在沈阳地铁做一个示范应用标段。去年年底,由北方重工生产制造、装备国产主轴承的100%国产化盾构机,在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1标施工现场顺畅完成1000米的施工掘进任务。

  政产学研用的链条一旦打通,就会给重大装备的持续突破造成更强的动力。“我们已经做了10套主轴承,3米、6米、7.6米、8.01米,8.01米如今是国际最大等级。”胡小强说。

  6月9日,我国首台超大型盾构机用主轴承——直径8.01米、重60吨的“破壁者”,通过了专家组评审。这是我国研制的首台套直径最大、单体最重的盾构机用主轴承,可应用于直径16米级超大型盾构机。

  “应用场景”也是董凌云我们时常提到的关键词。他表示,机床需要不断迭代,需要客户使用后提出问题,再改进,再验证……可能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把一款高端产品缔造成熟,逐渐追上进口产品的水平。首台套的机制可能不足以完全解决客户需求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有一个‘铁粉’,我们结对子。

  董凌云坦言, 沈阳机床 还需要获取更多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一定是面向行业的,好比工程机械、 新能源 汽车等,但有些行业我们还没有完全打入,那么生产的机床在这个行业的应用就没有沉淀,没有经验,就无法快速实现产品迭代。”

  找到“铁粉”,需要多方支持。为缓解新产品推广应用难题,沈阳积极实施了与国家政策联动的市级保险奖励政策,对获得国家保险补偿支持的项目安排奖励资金,累计拨付资金3741万元人民币,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参保成本负担,企业累计新增销售重大装备180台(套),新增销售金额23亿元人民币。

  自主可控和海外市场需求的增长,正转化为企业的订单和销售金额,形成现实生产力。

  2023年一季度,沈鼓集团利润同比增长58.8%,订货同比增长140.3%。远大集团一季度新签订单合计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三一重装一季度实现销售金额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上半年,北方重工整体订货增长35%,海外订单实现新增订货同比增长294%。

  今年1~8月,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长3.7%。

  成为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组织者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增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还要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毕竟,国产替代务必考虑供应链的问题。

  由此,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上的这些链主,还要成为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组织者,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同步提升。

  胡小强目前在考虑的,是咋在国内把盾构机主轴承的产业链落下来。“这是一个成套的技术,核心有12项关键技术,图纸就有500多份。(辽宁)省里希望省内相关企业把这个链条组织起来,当前我们正在做这事。”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一位科研责任人对记者说,轴承的产业化非常复杂,从钢锭开始,炼成轴承钢,碾成圆环,还要采购滚子、润滑脂、保持架,最后在轴承厂完成装配,需要国内各地多家供货商。金属所主要通过技术转移和转化,和上下游公司开展合作。“目前这个链条已经打通了。”

  他表示,该类的研发应用很难靠市场自发完成,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赶超。

  在北方重工盾构车间内,公司党委副书记梁秀说,对于主轴承该类关键部件,有的用户会指定品牌。“如果没有特别指定,我们会在与客户确认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国产轴承。”

   沈阳机床 也在缔造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目前,国内高端机床本土化产业链配套其实不健全,基础材料、高性能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等无法满足要求。董凌云说,虽然机床的每个部件都能在国内找到供货商,但大家的水平很不一样。“有的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水平了,有的还差几年,有的则刚起步。”

  除了链主自发的组织带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沈阳也在建设“12+24”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链相关园区就有10个,包含北方重工三一重装重矿机械配套产业园、沈鼓压缩机配套园等。通过在园区实行“订单牵引”的招商模式、“整零协同”的发展模式,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沈阳有一批装备制造业的头部企业,他们每年的订单需求在1500亿元左右。”郑大治说。

  为进一步提高本地产业支撑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沈阳提出,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预计到2023年,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将提升至40%。

  沈鼓集团的数据显示,其2022年采购金额为76亿元人民币, 沈阳市 内配套企业290余家,市内总体采购额占比43%,配套率较2021年提升10.7%,2023年将力争实现市内配套率再提升5%。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目前,沈阳正在建立“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一园一链”“一企一场景”等园区供应链金融体系,帮助企业拓展增信融资渠道,引入合作基金41亿元人民币,获融资授信51亿元人民币。

  “我们出去推介的时候,大伙都会问,沈阳有啥好项目?其实刚好相反,沈阳还有许多红苹果可摘。”盛京金控集团投资总监朱晓军说,除了投成熟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盛京金控目前也在针对沈阳的20条产业链投早扶小扶优。最新的计划是,由天使基金与 沈阳市 科技局共同注资设立总规模8000万元的种子基金。“我们要做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产业布局。”

  诸多要素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直观结果是,沈阳创新主体不断壮大。上半年,沈阳科技型公司达到1967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850家,数量稳居东北第壹。另外,创新梯队也在形成:目前雏鹰企业、瞪羚和 独角兽 企业、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454家、255家、82家。

  另外一个直观结果是,上半年沈阳GDP(增速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5%)三项指标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由去年同期的10名之外跃升至前3名。

  但客观而言,沈阳的工业体量、科创主体数量,对资本、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较发达地区仍有差距,“投资不过山海关”也还是很多人的认知。

  可是,在全面振兴东北战略下,更多的资源、要素正在向这里倾斜:中央金融机构未来三年对辽宁投放金额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今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支持指导中央企业深化与东北地区全方位合作,以更大力度投资东北、布局东北、建设东北、发展东北,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清末辽东三才子之一的刘春烺曾作《沈阳杂咏二首》感慨沈阳风光:“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杭州。”如今,沈阳仍然以“北方同纬度荷花最繁华”为豪。9月底,荷花盛开的季节已过,但记者采访沿途经过几处荷塘,仍见莲叶生气勃勃。

  沈阳去年5月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GDP要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2022年,沈阳GDP为7695.8亿元人民币,常住人口914.7万人。

  这意味着,未来3年,沈阳的GDP要实现一个较大的年均增幅,常住人口增长80多万。尽管沈阳是东北GDP第贰城,也是东北少有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但仅从这两个硬性指标看,沈阳挑战不小,决心也不小。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