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六百多年前,黄浦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水道?
【水利工程】六百多年前,黄浦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水道?
浏览次数:【443】  发布日期:2023-11-10 18:21:0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水利工程】 【名不见经传】 【黄浦江】 【江浦合流
 

  11月10日、11日,闵行本土历史题材话剧《大江北望》在上音歌剧院首演,参加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10月29日试演后,剧组根据专家及观众的观演反馈再次打磨和优化的版本。

  上海从千年前的小渔村发展到今日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水系格局是重要成因。可是,上海如今的水系格局其实不是天然形成。在明代以前,今日赫赫有名的黄浦江还只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水道。让这条小小的“黄浦”华丽转身的,是六百多年前一项名叫“江浦合流”的水利工程项目。关于这次治水,《明史纪事本末》上讲“疏上,行之”,《明史·夏原吉传》则说“工毕,水泄,苏、松农田大利”。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简单几字,却不知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与甘苦。

  由闵行区委宣传部指导,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上海上艺戏剧社制作的闵行本土历史题材原创话剧《大江北望》再现了“江浦合流”这一恩泽后人的伟大水利工程项目。

  根据史料记载,叶宗行是明朝永乐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叶家行(今闵行区浦江镇)的一位书生。夏原吉奉圣旨治水时,叶宗行提出“江浦合流”的方案。此前,上海一带自先秦以来就是以“疏通吴淞江,使之东行入海”的要领治水,但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我们时常是疏通后,过了一两年又堵了。叶宗行的“江浦合流”,其指导思想是“吴淞江不可治,而黄浦可治”,通过拓宽黄浦来排泄太湖之水,减轻吴淞江的压力,改变吴淞江一江排水的格局。然而,这个推翻传统治水思路的方案一度不被众人所接受,更是因为震动了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备受阻挠。《大江北望》再现了治水初始的艰辛抉择,朝廷权贵和地方豪门的威逼利诱,霸王潮后的生灵涂炭,治水方略改弦更张的多方阻挠等历史场景。经过夏原吉、叶宗行等人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永乐二年春正月(1404年),夏原吉参考叶宗行“江浦合流,北上入海”的建议,最终治水功成,太湖流域水患完全解决,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水系分布和浦江两岸的地貌格局,为日后上海繁华创造空前绝后的水文地质条件。

  《大江北望》在真实地显现“江浦合流”这一历史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叶宗行、夏原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冲突。户部尚书夏原吉心怀百姓,不惧风险,向永乐帝上奏并力挺“江浦合流”之策,又身先士卒奔走治水工地现场筹谋。另一位主要人物叶宗行耿直又富有才气,只因其所献之治水方略,震动了朝廷权贵和地方豪门的既得利益,又影响了族人和乡邻们的生计,故其生前不为故土所容,唯耸立江边的“忧欢石”铭刻了他为家乡治水的初心。

  《大江北望》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主任李世涛和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许静波等联合编剧,遵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几易其稿。导演李利宏旨在缔造出一部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历史正剧,演员集合近年来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优秀中青年演员沈磊、安一鑫、高其昌等,更有一众老戏骨杨宁、周国宾、余忠、王侃等保驾护航。

  《大江北望》舞美设计同样可圈可点,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晓春突破了目前舞台上风靡的多媒体手段,让观众耳目一新。服装设计则是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亚残运会开幕式礼仪服装总设计潘健华教授,还原历史但不拘泥,艺术的显现使剧中人物更加立体和丰富。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0【临港新城】黄浦江的水漫出来了?市防汛办回应 - 系补水围堰 防汛安全不受影响
 ● 相关资讯专题
临港新城】  【上海市】  【黄浦江】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