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暨南大学刘少波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金益求精
【刘少波】暨南大学刘少波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金益求精
浏览次数:【728】  发布日期:2023-11-30 9:34:18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刘少波】 【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
 

  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凝聚信心力量,金融领域正以更丰满的热情投放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实践中。11月28日,由 广州市 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广州日报社主办的“金益求精向实而行”2023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专家学者及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金融如何以高质量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共同描绘金融领域未来发展蓝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意味着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级,通过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极为重要。”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少波进行了以《缔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为题的主题演讲,从金融业、实体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角度展开阐述如何让金融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强调,金融存在和发展的使命和基本逻辑,就是服务实体经济。

  回归根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的使命合理运用金融虚拟性

  刘少波指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金融要有效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三重“逻辑”作为支柱。其中,第壹重是金融的“基本逻辑”,即金融业需回归根源。

  何为金融业的根源?刘少波谈到,近年来业内对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众说纷纭,许多时候人们对于金融根源的基本认知发生了偏差,引发现实的做法也天差地别。从历史上看,金融的起源就是由于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需求,从开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进而衍生出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系统,它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发生,本质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实需求。没有实体经济就不存在金融。如果金融不服务实体经济,它就是无源之水。”刘少波说。

  同时,刘少波强调,除了看到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源之一,还应同样关注到金融的虚拟性特征及其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一定条理的金融虚拟水平会发生实体经济非常期望的功能,如期货可以保值避险。”刘少波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其实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循环。金融虚拟性的合理运用,如证券化和期货等衍生产品,可以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金融跟实体经济的互动,是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一个有机结合。可是,也应警惕金融过度虚拟化的现象,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变为单纯的价值运动。

  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刘少波认为,金融业自身务必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首先应确立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使命负担负责,要承担起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责任。同时,通过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如 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使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实现转型升级,要支持金融新模式新业态的有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养老金 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使新兴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体系融合发展,实现金融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信用为基:对不同信用能力的企业,金融机构应给予不同化服务

  刘少波指出,“第贰重逻辑”则是实体经济部门要夯实产融关系的“底层逻辑”。“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实体经济主体也应负起责任。实体经济如何夯实产融关系的底层逻辑?”刘少波认为,信用是金融的最本质特征,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应建立起可持续的信用关系,使金融行为具有商业上的可连续性,这就要求企业等市场主体务必具备相应的信用能力。如何构建并提升自己的信用能力,这就是实体经济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实体经济中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信用能力各有不同,刘少波将不同主体的信用能力分为4个维度:显现信用能力、潜在信用能力、弱信用能力和无信用能力。对于不同信用能力的企业,金融机构要针对详细情况提供金融服务。具有显现信用能力的企业是指该主体具有充分的抵押品或有效担保,信用能力强,它们很容易获得金融服务。而无信用能力的主体的金融服务只能通过非市场化如政策性的、慈善的形式提供。但如何使现实中大量具有潜在信用能力和信用能力较弱的主体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这是一个影响面非常广的问题。对此,刘少波认为,一是要通过金融创新以更好识别市场主体潜在的信用能力,使一些在以往的信用能力评估中被排除在外的信用能力如企业的专利发明 知识产权 等,能够进入信用构建体系中;二是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如 大数据云计算 等,降低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同步水平,使金融机构能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而降低金融机构为那些信用能力较弱者提供金融服务进程中的危险。如此,可以在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之间建立起可持续的信用关系,最终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最广泛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获得金融业的支持,实体企业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信用能力。刘少波建议,企业应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应做到老实守信,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守信的物质和非物质基础。另外可重视规范企业的数据制备,强化数据管理,为 大数据 时代的金融赋能实现有效对接。

  加强治理:政府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

  为增进金融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府施展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刘少波认为,政府构建起增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治理逻辑”,是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社会发展大局的第叁重“逻辑”。

  为加强该“治理逻辑”,刘少波认为,首先,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包含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化解风险等方面做出努力。“顶层设计越来越成为金融能够更好增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刘少波强调。

  其次,刘少波认为政府应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提升信用能力。对于信用能力较差的企业,可通过外在的力量使得企业的信用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达到金融机构予以支持的标准,从而顺畅建立产融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刘少波认为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使政府的信用外溢到实体经济部门,“政府的信用能力是非常强的,通过将政府信用外溢到市场主体,让其信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可以顺畅建立产融之间的信用关系”。例如说,政府可通过政策制定、制度优化、设立政府基金、搭建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动的各种平台等,使市场主体的信用级别等于提升,以满足金融机构的信用标准,使更多实体经济主体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创新方面,刘少波认为监管职能部门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充分满足经济主体对于金融的现实需求,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进行金融产品、服务模式、业态创新。监管职能部门应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与水平,避免因监管能力滞后而不恰当的遏制金融创新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楚涵、林晓丽、赵冬芹见习记者夏铭实习生伍子睿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0【上海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 - 尚德尚善 共筑美好
2024-9-18【金融机构】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 金融机构移动应用建设获规范
2024-9-14【金融服务】平安银行杭州分行 - 坚守为民初心 践行养老金融理念
2024-9-13【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硬钱包、闭环助农 - 数字人民币拓展支付新可能
2024-9-13【中金所】加速构建金融消保新格局 - 金融为民续写新篇
2024-9-12【招商银行】价值领航 - 招见未来 -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亮相2024年服贸会
2024-9-10【反洗钱】严惩统计造假防范新型洗钱 - 多部法律修订草案迎二审
2024-9-8【金融机构】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 怎样理解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 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2024-9-7【中金所】金融-大消保-新格局破题
2024-9-6【金融服务】让更多人享受更大的金融便利
 ● 相关资讯专题
上海农商银行】  【金融服务】  【胡月敏】  【老年大学】  【金融机构】  【平安银行】  【养老金】  【平安银行杭州分行】  【养老金融】  【数字人民币】  【兴业银行】  【智能合约】  【硬钱包】  【中金所】  【湖南证监局】  【招商银行】  【反洗钱】  【实体经济】  【激励约束机制】  【大消保】  【金融消费者】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