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海证监局、上海金融法院联合发布了10件涉私募基金典型案例,以进一步引导私募行业合法合规经营。
上海证监局发布了近年来稽查或行政处理的五件典型行政违法案例,涉及15家私募基金经理及12名相关责任人员。上海金融法院则发布了近年来审理的五件典型私募基金案例,私募基金纠纷涉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投资标的企业等多方主体。
而近期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基协已屡次已屡次释放监管信号,针对公募、私募基金行业“左右开弓”,从严处理非法行为。11月24日,因涉多层嵌套投资,存在夸大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立案侦查。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频繁出手规范募基金行业,传达的信号是国家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对基金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基金行业走健康、有序、规范及高质量运作和发展的轨道。同时也是防范和化解基金行业风险,强化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举措。
10件典型案例严厉责罚私募核心业务违规
12月3日,在12·4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上海证监局联合上海金融法院发布10件涉私募基金典型案例。
上海证监局发布了近年来稽查或行政处理的五件典型行政违法案例,本次发布的相关案例涉及15家私募基金经理及12名相关责任人员,其中包含某荣系、某安系涉“系”私募基金经理及其责任人员。
这些典型行政违法案例主要显现三大特点:一是左右开弓严格追究私募基金经理及其责任人员违法责任;二是坚决纠正募集、投资、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违规行为;三是积极施展行政手段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司法协作。
自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上海证监局共对23家私募基金经理立案侦查,尤其是对5起涉“系”机构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效增进了行业生态净化并持续向好。
同时,相关案例涉及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的投资活动、挪用基金资产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非法行为,社会影响大;也涉及适当性管理、信息披露、材料保存、信息报送等业务环节相关非法行为。
上海金融法院则发布了近年来审理的五件典型私募基金案例。私募基金纠纷涉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投资标的企业等多方主体,各位主体法律关系和权责分配较为复杂。
这些案例则显现出清晰界定私募基金参与主体的权责;充分保护私募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私募基金市场安全稳定有序运行的特点。在审理相关案件进程中,上海金融法院结合现实状况,通顺司法救济路径,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如对于存在嵌套关系的私募基金产品,在投资者对其管理人索赔无法实现救济的情形下,支持投资者直接起诉次级投资项目的管理人。再如在涉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退伙纠纷中,兼顾退伙合伙人权益与其它基金投资利益主体的价值权衡,引导资本市场运营主体规范经营。
今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9月1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并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
据业内人士透露,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上海证监局、上海金融法院联合发布涉私募基金典型案例,是为了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落实《条例》有关规定,增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将规范监管和尊重市场规律相结合,增进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下一步,上海证监局表示,将根据《条例》授权履行职责,贯彻对私募非法行为“零容忍”的要求,依法打击私募犯法行为,有效规范私募基金经理行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上海金融法院则表示,将积极践行金融协同治理宗旨,强化司法裁判与监管目标的有机衔接,施展司法审判规范引导作用,明确私募基金各参与主体合理预期,保障私募基金市场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基金行业问题频现监管“左右开弓”
近期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会管单位中基协已屡次释放监管信号,针对公募、私募基金行业“左右开弓”,从严处理非法行为,以增进行业规范运作,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知名财税审计专家刘志耕对央广资本眼指出,监管频繁出手规范募基金行业,传达的信号是,国家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对基金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基金行业走健康、有序、规范及高质量运作和发展的轨道。同时也是防范和化解基金行业风险,强化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举措。
目前,多家私募机构发生违约行为造成兑付困难。而其实,私募行业暴雷事件其实不是个例,仅近期就接连发生两起。
11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北京华软 新动力 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爆发投资潜在风险一事,发布了核查报告。
经初步判断,有关人员控制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许多家机构,多层嵌套投资,存在夸大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表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立案侦查,从严处理非法行为。另记者了解到,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控制涉案人员。
公开信息显示,至少已经有10余家私募机构、信托公司、上市公司、银行牵扯其中,包含华软 新动力 、深圳汇盛、杭州瑜瑶、上海磐京、云南信托、外贸信托、国通信托、 郑煤机 、 横店东磁 、 英洛华 等。目前已经有三家上市公司披露投向杭州瑜瑶的产品无法按期兑付,涉及的钱财已达到7.2亿元人民币,提前赎回资金不足4800万元。
11月20日,媒体探访发现百亿私募洛克资本大门紧锁、室迩人遐,职员称洛克资本老总张颖豪疑似“跑路”。从多名投资人的反馈来看,洛克资本一方面用知名 创投 机构来包装自己,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承诺高收益募集资金,很多资金甚至都没有托管,更有大量的明股实债合同。最新情况显示,该案目前正在立案侦查,近几日有很多投资者逐渐报案并填写材料。
对于此类私募基金“跑路”事件频发,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某些私募机构存在道德风险,利用投资人的信任实施欺诈。私募行业应将“建制度”和“零容忍”相结合,严格防止乱集资,切实落实场外筹资的有关法规,严肃执行相关契约合同。
“只有具有相应的准入门槛,私募才可能健康发展。另外也要形成私募场外定向信披要求,防范夸大宣传或刻意误导。”田利辉表示。
公募基金领域,中基协也针对基金经理“闪离”频繁造成投资者权益受损等情况,出台两份重磅自律规则。
11月24日,中基协同时修订发布《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以下简称《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以下简称《注册登记规则》)。
其中,《管理规则》明确基金从业人员不得有奢靡炫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行为,《注册登记规则》加强对募集期、封闭期、管理现有已成立公募基金产品未满1年等情形下基金经理的离任及变更管理要求,对基金经理随意离职做出诸多限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对央广资本眼表示,近年,由于基金投资波动起伏较大,很多投资者蒙受了损失。在这种情景下,个别基金经理的炫富行为更成了引燃情绪的导火索。禁止炫富行为和调整薪酬结构,是当前形势下基金行业务必遵循的。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行业袒露出种种问题,表观上看是挣钱效应差,投资者没有获得感,没能施展好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增值收入、助力居民财富转移、活跃资本市场等职责。追根究底去看,则与公募基金行业一些不良的从业风气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短时间导向和规模情结。
“为追求短时间业绩排名,很多基金经理风格漂移、追涨杀跌、换手率奇高,抱团赌行情,造成基金净值大起大落,投资者体验很差,对行业权威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薛洪言指出,从监管的视角看,近几年始终在努力纠正行业不良风气,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回归以投资者为本的根源,将投资者长期收益并入考核指标体系。出台新规,限制基金经理随意辞职,是重塑行业长期业绩考核的条件条件和必要前提。只有基金经理在同一只产品任职足够久,长期业绩考核才有抓手。
严把准入关全流程增进行业规范运作
自今年9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并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以来,监管层面频繁发声,基金行业的规范与整顿频繁被提及。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为落实《条例》,目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全面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从股东、实控人、高管及机构展业条件等方面,明确私募基金经理登记准入门槛和连续性规范要求,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全流程增进私募基金规范运作。
11月8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加强部际联动、央地协作,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并入监管,严把私募基金等领域准入关,严厉惩戒“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尤其在“伪私募”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机构打着“私募基金”旗帜从事名股实债、资金池、侵占挪用基金财产、自融自用、备小募大和备少募多等非法行为;一些机构不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展业条件,沦为“僵尸机构”;更有甚者,有机构蓄意利用登记备案的“外衣”,行非法募资之实。
业内普遍认为,持续整治“伪私募”,清除行业残渣余孽,能够为优质私募机构发展腾挪发展空间,也给行业立规矩、划底线,引导行业机构聚焦主业和投资根源,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施展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严把私募基金领域准入关,相关部门已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形成准入把控合力。
在市场主体登记环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与地方政府协作,会同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地方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其它金融监管职能部门等联合对申请机构及高管人员诚信信息等综合研判,规范机构名称与经营范围,防止有不良记录、明显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和个人“浑水摸鱼”,对专业诚信的私募机构给予展业便利。
同时,会同地方政府加强对新注册机构申请管理人登记的监测,督导尽快并入监管,对长时间未办理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加强清理,消除非法展业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频繁出手规范募基金行业,目标是维护资本市场秩序,进一步引导基金行业合法合规经营,增进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力度之下,基金行业的非法行为将难以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