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又有一些资本市场“残渣余孽”被揪了出来。12月5日、6日,8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因非法,或被立案或被处罚,案由涉及内幕交易、财务做假、短线交易等。种种非法行为,既损害股东利益,又抹黑公司形象,还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恶劣。由此牵出的部分“劣迹公司”更是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股票价格连续跌停。
市场之所以格外关注“关键少数”,主要是他们掌控着上市公司的发展,也就在很大水平上决定着投资人的潜在收益。然而,总有一些“关键少数”妄图通过内幕交易、财务做假等行径攫取巨额利益,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的“提款机”。种种卑劣行径,让投资者深恶痛绝,证券监管职能部门也始终坚持“零容忍”执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
随着“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举措渐次落地,“三端”改革协同发力,市场生态得到优化。在此关键时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交易所紧盯“关键少数”,重典治乱、猛药去疴,主动亮剑整治违规减持、财务做假、“蹭热点”炒作股票价格等非法行为,覆盖面更广、打击力度更强,更好保护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其中,今年8月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股份减持提出新的明确要求,不允许破发、破净或分红未达标的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股份;9月底,沪深交易所进一步细化减持新规执行标准,给“关键少数”减持戴上“紧箍咒”。在此期间, 东方时尚 控股股东、 我乐家居 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为所欲为,违规减持均遭到重罚;随后又有 罗欣药业 控股股东违规减持等被立案侦查。财务做假方面, 荣联科技 连续多年年报虚假记载,三位当时担任高管拟被处以罚款并被禁入证券市场。另外, 思美传媒 利用互动易平台“蹭热点”炒作股票价格的表现被立案侦查。针对上述非法行为,监管职能部门雷霆出击,从严从快惩处,彰显出资本市场监管“严的基调”,有力警示震慑了对于非法刀尖上 舔血之人,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公开公平公正秩序,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在新一轮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行动中,监管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已从“治乱”转向更深条理的“提质”,挑战更大、任务更重,监管力度只会更严更强。正如此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的稽查办案表彰奖励会强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务必坚持“零容忍”执法不动摇、不松懈,稽查执法要“长牙带刺”,以全面加强监管为重点,依法查处欺诈发行、财务做假、操作市场、违规减持等重大犯法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增强市场信心。
责罚只是手段,其实不是最终目的。只有管住乱伸手的“关键少数”,才能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键少数”身负关键之责,需严格贯彻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和导向,在关键位置更要施展关键表率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上市公司守法经营、聚焦主业稳定发展,切实提高公司质量,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企业成长红利,同时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