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幼儿园招生难 行业探索-老幼同养-新模式
【幼儿园】幼儿园招生难 行业探索-老幼同养-新模式
浏览次数:【753】  发布日期:2023-12-16 3:15:48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幼儿园】 【老幼同养
 

  从“一孩难求”到“学前班关停”, 新生人口减少对学前班招生的影响逐渐凸显。

  多位学前班管理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招生问题或将影响其运营模式并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也在尝试探索托幼一体和老幼同养的新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学前班可以借此机会实现精细化转型,这有助于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普惠性教育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当下民办园需要更多的财政经费投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索新模式。

  探索新模式

  最近,媒体透露,位于 北京市 通州区怡乐中街的颐泽学前班因为招生问题,经营不善,面临关门。根据该学前班官方网站介绍,其性质为民办园。

  上述情况其实不是个例,在2021年全国在园幼儿数量第壹次出现下跌后,2022年全国学前班数量也第壹次减少。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民办教育方面,占全国学前班总数的比率超过一半的民办学前班,比上年减少6213所。而普惠性学前班比上年增加1033所,增长0.42%,占全国学前班的比率为84.96%。

  上述数据亦显示,2022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0%。

  其实,从去年春季开始,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孩难求”已存在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多个民办学前班,部分公办学前班也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据记者了解,部分机关学前班也开始对外招生,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务必是本单位职工。

  苏州尔家幼教集团老总朱惠芳分析,出现这样的起因是部分已规划的学前班仍在建设,一边是学前班数量增加,一边是幼儿数量减少,形成了学前班学位供大于求的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曾对记者说,普惠性民办学前班虽然接受政府限价收费及财政生均奖补,但由于对室内外环境、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要求较高,需要相对较高的投入,同时社会资本普遍面临选址、融资等难题和建设运营成本高等风险,多地普惠学前班的收费与政府生均补助之和远低于实际生均培养成本,致使学前班收不抵支,其运营遇到瓶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缓解这种现象可采取托幼一体化方式,鼓励学前班招收2—3岁幼儿入托,既可以有力扩大普惠托育的供给,也让普惠民办园开脱生源困境。

  储朝晖认为,学前班也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做精细化,这意味着要减小规模,对超规模的学前班进行优化,推动实现优育的目标。他指出,在一些县城还存在一部分超规模的学前班,教育部规定每个学前班可容纳340个幼儿,但以他长期调查的经验数据来看,学前班各级班数不能超过3个,根据小、中、大各3个,每个班25—30个孩子,学前班总幼儿数不高于300个的适度规模是未来学前教育的方向,更有益于其高质量发展。

  朱惠芳认同“缩小班级规模、提高学前班师生比”的解决方案。她认为优化资源配置,将节省新建学前班的款项用于现有学前班的设施设备建设,适应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有益于增进个性化教学。而且应该根据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学前班数量,对部分已规划的学前班可以缓建、停建,做到精准建设。

  同时她对记者说,在苏州部分地区,学前班及其集团也在寻找解决办法,统计现有学前班的资源空置率,把多余的资源、人员调配至“一老一小”、社区等服务,实现人员转型和场地再利用。

  当下,在“一老一小”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后,“一老一小”的新模式也开启了初步探索。

  据记者了解,国内目前开展“老幼同养”模式的机构仅有三家,分别位于武汉、南京和贵阳,但也面临很多挑战。

  值得强调的是,比较简单实现的是空间上老人和幼儿的生活区域彼此独立,有各自的厨房、餐厅与活动区域。可是需要两套不一样的管理人员分别负责老人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与照料护理,这意味着人员配置上的开支也是双倍。因此,这也需要在财政上有一定支持。

  一位学前班管理者也向记者透露,目前的确在做这样的尝试,在地理空间上紧邻设置养老设施与幼儿设施,图谋实现学前班的转型和老幼群体的互惠互利。但由于老幼群体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作息不同较大,在饮食、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且机构职员多为幼教身世,在照料老人方面缺乏经验,在日常工作中也难以做到老幼兼顾。

  专家指出,“ 一老一小”社区要构建的是以兼顾家庭养老照护和儿童照护需求为目标、以社区和家庭为依托的服务体系。由于养老和托育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为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相关部门机构应增强沟通与合作,统筹规划老幼同养模式的发展。

  普惠性托育需求旺盛

  “十四五”时期,国家在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强调着力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储朝晖指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就是教育类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

  多位青年采访对象向记者表示,就近的普惠性托育能够在一定水平上降低生育成本,从而缓解他们的生育焦虑。记者了解到,目前 成都市 的托育机构多为民办,托费30天在2000元—5000元左右,但家长会疑虑其质量。因此,鼓励公办学前班开设托班,亦有助于补齐公办托育机构缺乏的短板。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 托育服务 作为重点来发展,要使每千人的托位数(托育学位数量)从当前的1.8提高到4.5。在拓宽普惠托育供给渠道上,学前班施展着关键作用。去年17个国家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表示“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条件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前班招收2—3岁的幼儿”。

  去年刚生二胎的李莉(化名)把二宝送进了一家开设托班的学前班,她提到:“之前老大就在这家学前班上过,感受到各方面都不错,所以老二也送过来了。”而李莉的邻居则把年龄差距不大的两个孩子送进了同一家学前班,认为这样“不仅有益于培养兄妹感情,哥哥也可以照看妹妹”。

  对李莉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而言,家或公司附近的学前班是他们托育的优先选择,一些接收1—3岁儿童的托育机构“收费会比请育婴师(照顾0—3岁婴幼儿的专家)便宜,但感觉不是很正规”,而育婴师的价钱“长时间吃不消”。据记者综合一线城市多家大型家政公司所了解的情景,育婴师薪酬按等级不同每月7000元—15000元。

  储朝晖认为,“学前班的普惠不单单仅靠公办园就能解决,办学主体多样化和办学机制的灵活性都是支撑实现普惠性托育需求的有效推手。”

  虽然 托育服务 的供给与家长需求还有差距,但办托班的学前班近年来逐渐增多,其中民办学前班是庄家。

   苏州市 吴江区的一家民办学前班责任人对记者说,现在年轻夫妇对托育有需求,他们从2018年起开设托班,招收2—3岁的小孩,托班人数逐年增加,目前约占全园孩子总数的三分之一。

  朱惠芳透露,苏州园区和新区要求每个学前班开办托班, 苏州市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对开设托班的学前班给予补助。

  据记者了解, 苏州市 从2020年开始要求新建、扩建学前班都要开设托班,无特殊原因不取消托班,并鼓励学前班施展专业资源优势实行托幼一体化管理。2021年后新建、扩建学前班的,将开设托班并入学前班设计规划配套之中。同时,该市加大了托育机构财税资金扶持力度,对于通过卫健部门备案且以不高于普惠 托育服务 价格收托适龄婴幼儿的社会办托育机构(包含民办学前班),给予每个托位很多于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资金补助,和一定的普惠托位运营补助。

  银座幼教党总支书记、老总袁霞向记者介绍,其所在集团采用多种形式提供 托育服务 。社区嵌入式托育园定位是小而精,服务于两公里半径之内的学生爸妈,可以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周末活动等服务;学前班中的托育班则利用学前班的空余场地开办2—3岁托班,满足家长送托需求;“合作办园”模式则充分施展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协助各大企事业、政府机关等用人单位,以委托管理或提供第叁方服务的形式,合作举办爱心托育园;还有在筹建进程中的家庭托育点,正在积极探索。

  熊丙奇表示,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普惠托育,有必要把当前的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率从5%提高到9%;同时,明确学前教育教师和义务教育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幼师素质及学前教育质量。

  在幼教从业者看来,托幼一体化是有门槛的。储朝晖提示到,由于1—3岁和3—6岁儿童的能力特征、行为特征和需求不同都较大,需要不一样的专业人员养育,因此具备相关条件的学前班应在具有相应资质的情景下,才能够进一步开设托班。

  记者了解到,2025年托幼人才缺口预计高达200万,但同时,托育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师资缺乏等“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3—6岁)的学前班人才居多,早期教育专业(0—3岁)的人才较少。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